東北網7月9日訊(記者佘雨桐)他走遍哈爾濱地鐵建設全線60公裡、50餘個工點,僅2017年就治理現場隱患1139項;他堅守在23.02公裡的地鐵運營線路上,實現哈爾濱地鐵安全運營1691天。他就是哈爾濱市十大『安全衛士』之一王世展。近日,哈爾濱市首屆『安全衛士』評選活動揭曉,王世展獲頒十大『安全衛士』稱號。

2018年6月9日,哈爾濱地鐵一盾構區間施工現場的地表變化數值發生異常,超過了警戒值。正在通過平臺系統監測施工現場的哈爾濱地鐵集團安全與質量監察部部長王世展發出指令,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地勘監測人員迅速集結。
王世展第一時間做出分析和部署:『我們剛得到信息,可能是由於地層及地下水位的變化,我們的盾構機產生了一定的偏移,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采取措施,第一防止事態變化,第二就是對偏移量采取補救的措施。』
盡管原因找到了,但王世展依然趕往現場,他要確保萬無一失,因為在他的頭腦中施工安全無小事。到達現場後,王世展立即詢問水位數據,並告訴施工人員加密監控。
據了解,哈爾濱地鐵2號線一期和3號線二期工程全長60.6公裡,工點覆蓋友誼路、經緯街、中山路、紅旗大街、公濱路等城市主乾線路,建設規模之大、風險因素之多、社會影響之廣,在哈爾濱城建史上前所未有。地鐵施工地下深基坑作業多,地質條件復雜,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質量是重中之重。作為安全與質量監察部部長,王世展肩負的責任難以想象。
面對新形勢下的管理要求,王世展組織籌備並搭建起地鐵建設視頻監控平臺系統,通過可視化監控手段,遠程監控施工現場情況,推動安全生產向信息化邁進。
盡管有了現代化的監控手段,但是王世展仍然把風險防控作為首要任務。地鐵2號線經緯街沿線地處富水砂層,周邊緊鄰建築物,稍有不慎極有可能釀成房倒屋塌事故。在工程實施前王世展每天泡在項目部嚴格審核各項風險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不達標堅決不允許施工。
據施工隊小楊介紹,去年開工的時候就對圍護結構有預警,當時王世展就非常重視,上現場開了三次會,其中有一次會開到晚上10點鍾,飯都沒有吃,就這個預警的原因分析,包括下步怎麼施工解決措施給我們解決了很大問題。
從建立安全文明施工標准體系、搭建地鐵建設視頻監控平臺系統、制定安全隱患排查管理制度,到配備阿特拉斯鑽機等搶險救援設備,與市消防支隊聯合共建國內首創的綜合應急搶險隊伍,王世展與同事們築起了地鐵安全施工的一道道防線,將事故隱患的苗頭遏制在萌芽中。
2017年,王世展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實現了從地鐵建設安全監管到建設運營全方位安全監管的完美跨越。面對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和3號線一期工程,23座車站、日均客流量高達20萬人次的運營壓力,王世展不斷汲取先進地區經驗,完善安全運營的管理體系,實現了哈爾濱地鐵安全運營1691天,累計運送客流30802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