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訊(江麗波 寧宇 華美娜 記者 杜筱)輾轉多家醫院、二進重癥ICU 、三下重危通知、幾次面臨截肢,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感染性高熱、肺炎、全身皮膚多處缺損、糖尿病肢體壞疽、雙下肢血管閉塞......同時患有如此凶險疾病的患者,經過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感染免疫科全體醫護人員16個日夜的全力救治,最終轉危為安,順利出院。

哈爾濱市62歲的田阿姨入院時瞳孔對光反射消失,意識不清,家屬代述二月前因雙下肢血管閉塞在省內某大醫院進行血管介入科治療,發現胸腔積液,出現呼吸困難,端坐呼吸轉入該院ICU治療。期間曾出現心衰後給予心髒支架,由於糖尿病導致肢體壞疽嚴重,醫生多次建議截肢,家屬都拒絕。因病情危重,患者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兩次被下達病危通知書,在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家屬聯系了哈爾濱市第一醫院,送病人到急診EICU治療。根據患者情況,醫生再次下達重危通知書。
因肝硬化導致消化道出血、持續40℃以上高熱,田女士被轉入感染免疫科治療。感染免疫科主任胡曉麗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評估,以及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等進行了綜合分析。『我始終認為患者還是有恢復的可能,她有生的希望。』認真研究患者病情後,胡主任說。
為了能保住患者生命,胡主任聯系內分泌、骨科、心內等相關科室會診並認真研究每次會診意見。在她的帶領下,全科醫療和護理團隊攜手配合,每班『無縫隙交接』。
由於田阿姨患二型糖尿病25年,平時血糖控制很不好,導致下肢動脈閉塞癥、壞疽。在入院查體就發現,她的左手腕關節有3×4厘米、右側足背及足底有8×8厘米不規則皮膚缺損,右足無名指缺失,?尾部可見3×4厘米Ⅱ級壓瘡。田女士這一身『傷』,可讓醫護人員付出了大量心血。
為了防止患肢繼續惡化,醫生們每天堅持換藥,三伏天穿隔離服、帶無菌帽,每次換藥完藥後,醫生都大汗淋漓。護士長劉墨和護士們每天定時給予病人翻身、叩背、皮膚護理、管路護理。即使是周末,劉墨也放棄休息,來醫院看一看老人的護理情況。
6月27日,經過有效治療的田阿姨給大家了一個『驚喜』。那天早晨,昏睡多日的她清醒了,並且和身邊的醫護人員簡單的打了招呼,此後,田阿姨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病情逐步好轉。血糖控制住了、感染控制住了、肺炎控制住了、高熱控制住了、肢端壞疽控制住了、心衰控制住了、消化道出血止住了......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田阿姨跨過一道道『難關』。 7月3日,田阿姨生命體征逐漸平穩,各項指標良好,撤掉了全部監護儀。在護士的指導下,她吃上了一個月來第一口食物,田阿姨的孩子們開心不已。病房裡的病友們驚訝地說:『我們真是見證了奇跡,這麼重的病人都能好!』7月11日,田阿姨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