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訊(記者 遲亦達 鄭通)7月13日,記者在通河縣召開的全省市(地)級農業生產形勢分析會上了解到,2018年全省共落實『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1458個,面積397萬畝。

會議要求,各地要按照基地承載、產業支橕、三產融合、品牌引領、電商突破的思路,加快把正在建設的『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打造成為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品牌開發、農民增收和工作指導的樣板田。
會議要求,要加強管理。各地要嚴格按照建設方案要求,組織生產經營主體提高建設標准,完善配套設施,尤其是加快田間物聯網設施建設,實現生產全程可視、質量可追溯,真正建成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的樣板,示范帶動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擴面提標,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拓展功能。各地要組織互聯網+高標准示范基地與龍頭企業、電商平臺結合,提昇基地經營水平。依托基地生產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和產業基礎,培育競爭優勢,打造農產品加工新亮點。引導基地合作社、企業入駐黑龍江大米網,擴大銷售品種和范圍,利用電商、網絡、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提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據了解,近兩年,我省共建設了315個互聯網+高標准樣板基地,成為全省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推廣的示范窗口,農民觀摩學習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和市場營銷的實踐平臺,廣大農業乾部和大學生社會創業實踐的重要舞臺,促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有效展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典型群體,展示龍江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促進三產融合招商引資的宣傳載體。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觀摩考察了通河縣富林鎮長興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鏵子山滿山紅種植基地、大果榛子種植基地、鳳山鎮水稻秸稈腐熟全量還田、祥順鎮永樂村大豆種植基地和稻魚、稻鴨共養等6個現場。這幾個現場的標准都很高,集中展示並充分反映了通河縣種植結構調整、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