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布局『大橋經濟』完善產業合作平臺 『中俄雙子城』跨境產業『共振』頻繁
2018-07-16 09:06: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巍 楊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6日訊 站在黑龍江大橋的建設現場,你很容易被火熱的建設場景所感染。在機器的轟鳴聲和電花飛舞中,江中心的5#橋墩正在進行基座混凝土澆築。引人注意的是,橋墩上粘貼著一張巨大的二維碼。手機一掃,這座橋墩的工藝流程、技術指標、橋墩建設相關負責人等各種信息就會顯示在手機上。這座大橋從原料進場開始就采取了數碼化管理,實現了施工過程可追溯。按計劃,這座大橋將在2019年年底建成通車。

  綏化人史偉鑒,今年30歲,是黑龍江大橋TJ合同段項目副經理。作為大橋工地的『元老』,他見證了從前期『9人工作組』到如今230多人施工隊伍的全過程。史偉鑒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工地,最長的一次甚至9個月沒有回一趟家。史偉鑒說,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質保量按時完工,交給兩國人民一座合格的大橋。

  在史偉鑒兢兢業業工作的同時,幾十萬黑河市民也時刻關注著大橋的建設,而手握資金的投資商們則提前盤算著『大橋經濟』帶來的巨大商機。

  一座橋讓『兩國一城』真正『合體』

  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簡稱『布市』)隔江相望,兩市之間最近處僅700米左右,乘車、乘船過境只需10分鍾。兩座城市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多年來雙方在經貿、產業、科技、教育、文化、旅游、衛生等人文領域交流與合作,一直走在全國沿邊開放口岸前列。兩座城市被稱為『兩國一城』『中俄雙子城』。

  在黑河,隨處可見金發碧眼的俄羅斯人;黑河居民與俄羅斯公民通婚已不是什麼稀罕事;黑河與布市的共享單車通用一張卡……相對於布市來說,黑河消費品豐富、價廉物美,很多布市居民一早過關來逛早市,購買生活用品,晚上再坐船回家。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情相近。以交往促交流,以交融促發展,兩國及兩地間人文領域合作更促進了經貿的往來。近些年,『阿穆爾展會』『大黑河島國際經貿洽談會』等展會由雙方單獨舉辦變為聯合舉辦。中俄文化大集上昇為國家層面的盛會,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這一系列活動,成功打造了中俄邊境地區人文交流品牌。

  隨著邊境經貿和人文交流的不斷昇溫,黑河人愈發強烈地感受到交通瓶頸對不斷增長的經貿、人文交流的阻礙。單一水路運輸,受季節影響嚴重,貨物要多次倒運換裝,運輸規模小、物流成本高,受天氣影響一年中好幾個月不能過貨。

  一座可以破解運輸瓶頸、促進兩岸人文交流的大橋,黑河人盼了二十多年。

  伴隨著黑龍江大橋的橋墩一座座崛起,如今黑河人已經開始提前謀劃『後大橋時代』的產業藍圖。

  提前布局『橋頭經濟』,黑河按下跨境產業項目發展『快進鍵』

  雖然距離黑龍江大橋建成通車還有一年多,但對於歷來嗅覺異常靈敏的商人來說,提前布局『大橋經濟』已經是大家的共識。

  記者見到黑河利源達集團董事長宋曉濤時,他剛接待完一批俄羅斯客商。他創辦的黑河利源達集團是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對俄汽車進出口貿易領域的龍頭企業。走進利源達集團的生產車間,焊接和切割的電弧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車間正在加班加點生產,期望趕在海關閉關前多『搶』出一些生產進度,以應對俄羅斯工程機械的需求旺季。談起黑龍江大橋,宋曉濤的話滔滔不絕:『水路運輸存在先天缺陷,尤其像利源達這種經營工程機械的企業遇到「閉關期」就會被佔用大量的流動資金,金融成本降不下來,利潤也就很難增加,即將建成的黑龍江大橋讓兩岸再無「閉關期」,企業的經營空間將更加廣闊。』

  如今,利源達集團在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及車裡雅賓斯克設立了3家海外倉儲基地,在俄羅斯全境與34家俄方實體分銷商共建銷售服務網絡以及物流中轉業務,集團建設了目前俄羅斯阿穆爾地區最大、最全的配件中心。利源達集團已經提前布局完畢,做好了借助黑龍江大橋的『東風』在俄羅斯機電領域大展拳腳的准備。

  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王海東告訴記者,兩年來黑河市超前謀劃黑龍江大橋橋頭區開發,目前黑龍江大橋中方橋頭區已經規劃出包括已建成的二公河進出口加工園區、五秀山俄電專屬供電區、璦琿對俄進出口加工基地在內的36平方公裡土地,將著力打造跨境保稅物流、跨境機電加工、綠色食品、跨境木材、跨境能源合作、跨境石化產業、跨境礦產資源合作七大產業。

  『境內外互動、上下游銜接』,『中俄雙子城』產業『共振』頻繁

  在黑河市二公河進出口加工園區裡的黑河市坤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遞給記者一盒冰淇淋。嘗一口,綿軟清香。如果不是公司辦公室主任徐艷揭曉答案,很難想象這冰淇淋竟是用大豆做成。這種連老年人和肥胖癥患者也可以食用的冰淇淋,將是這家公司未來的『主打產品』之一。

  同樣盯上大豆產業這塊『大蛋糕』的還有黑河農耕大健康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生產的大豆面條已經出口到德國、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董事長付珈洋告訴記者: 『我們出口歐洲的產品,原料都是非轉基因大豆,國外消費者對於非轉基因大豆非常認可,在德國漢堡我們的產品每200克可以賣到人民幣38塊錢。近幾年很多黑河企業到布市包地,種植非轉基因大豆回運黑河,我也曾多次到布市考察,目前公司已經注冊了「火山優品」品牌,未來將主打高端非轉基因豆類制品。』

  與付珈洋不同,宋曉濤則把關注點聚焦在了木材上。他認為黑龍江大橋的運輸優勢將是黑河企業進軍木材加工領域的重大機遇。據了解,由宋曉濤牽頭的12家企業組建的木材產業聯盟已經成型,他們將共同在遠東地區投資建設木材加工廠,並在黑河對半成品進行精深加工。

  近年來,黑河按照『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理念,依托自身獨特優勢和良好合作基礎,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境產業合作,通過產業互補推動區域間開放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入了嶄新階段。

  強化平臺支橕,構建跨境產業『生態圈』

  平臺,這個名詞記者在黑河的采訪中多次聽到。

  距離黑龍江大橋10公裡的地方,一片工地正在加速施工,連成片的鋼構廠房拔地而起。這裡就是計劃總投資3.8億元的黑河銀建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的施工工地。這個項目建成後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將擁有6個單體倉儲建築面積8400平方米的倉庫和一個冷鏈倉庫,同時配套有2.8萬平方米的行政中心和6000平方米的跨境電商面積。總經理朱明告訴記者:『簡單來說,保稅物流中心其實是一個服務型平臺。有了這個集保稅物流、出口退稅、轉口貿易、簡單加工及增值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場所,跨境物流企業物流成本可降低一半左右。未來我們將爭取把中心昇級為綜合保稅區,更好地服務企業。』

  在黑河與布市中間的大黑河島上,有一家專賣俄羅斯商品的大型商場——『俄品多』。景權見到記者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記者解釋『俄品多』並不是一家『俄貨店』。他告訴記者,依托天狼星集團20年深耕的俄羅斯市場為核心競爭力,『俄品多』一直致力於打造俄羅斯跨境電商O2O一站式服務平臺,目前『俄品多』在俄羅斯擁有137家供應商,在國內則以新零售的模式開拓市場渠道及互聯網營銷,公司致力於為這些企業提供品牌服務、物流服務、通關服務、渠道服務。如今,景權的名片上印著的職務是『俄品多跨境電商服務有限公司CEO』。他說:『賣服務纔是最有前途的生意呀!』

  黑河市商務局局長玄兆力告訴記者,黑河與布市有運作多年的邊境經濟合作區和互市貿易區的經驗,黑河市正著力構建境內境外互為聯動的產業合作平臺,並按照總體謀劃、分步推進的思路,爭取先行設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旅游試驗區和邊境自由貿易試驗區,再進一步爭取設立跨境經濟合作區。

  天塹變通途,『中俄雙子城』1+1>2

  記者見到黑河市委書記秦恩亭時,他剛從上海推銷非轉基因大豆食品歸來。優質的非轉基因大豆是黑河的優勢農產品,市場需求逐年增加,2018年黑河市從俄羅斯回運的非轉基因大豆已創新高,黑龍江大橋通車在即,未來物流更加便利,如何挖掘非轉基因大豆的價值、優化大豆產業鏈是秦恩亭一直思考的問題。

  秦恩亭說,作為北部邊境線上的重要城市,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黑河也希望在對外開放上有更大力度。兩年來黑河一直推動在中俄跨境經濟合作上更上一層樓,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是中俄4300公裡邊境線上唯一一對距離最近、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對應城市,兩座城市幾十年來的經貿、民間交流頻繁,連續28年開展中俄黑河—布市『六一』少兒互訪活動,互訪人次數萬,中俄文化大集今年即將舉辦第九屆,且已上昇為國家層面的文化交流盛會,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在中俄邊境線上絕無僅有,過去由於交通瓶頸,跨境經濟合作空間受限,黑龍江大橋將極大緩解交通瓶頸問題,據測算,過貨量將由現在的100萬噸上昇到600萬噸,大橋將給產業合作、人文交流帶來極大便利,兩個二十幾萬人口的城市加在一起,絕對會起到1+1大於2的效應,『兩國一城』『中俄雙子城』將更加實至名歸。

  經過30年的開發開放,黑河的對俄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站在新起點上,黑河正在積極研究『大橋經濟』,超前謀劃黑龍江大橋橋頭區開發,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昇經貿、旅游、金融、物流、現代服務等產業合作,加快由『地理大通道』向『經貿大通道』轉型昇級。駐足繁忙的黑龍江大橋工地,我們有理由相信,依托黑龍江大橋,優勢互補、內外聯動的跨境產業鏈將成為這座『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最顯著的標志。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