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記者 王亮) 面對稻瘟病偏重流行風險極大的趨勢,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在17日召開的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全面做好監測預警,確保各項關鍵措施落實到位,各地必須加強領導,落靠責任,全力打贏防控攻堅戰役。
形勢:已有13個縣的28個監測點發病
從省抗病性監測中心監測及近年田間發病情況看,黑龍江省水稻多數主栽品種抗病性差、感病風險程度在上昇。目前黑龍江省主栽的龍粳31、龍粳46等龍粳系列,綏粳18、五優稻4號、墾稻12、龍慶稻3號等品種,近兩年在部分地區表現出較高的感病性,為大面積發病提供了有利的品種條件。
據全省600個監測點調查,今年多數田塊施氮肥量高於標准肥量20%以上,50.4%的田塊植株密度高於標准種植密度上限,有利於病害發生。田間發病監測,葉瘟始見期早、病情發展快,截至7月16日,已有13個縣的28個監測點發病,並有兩個縣出現急性病斑;全省34個抗性監測圃已有24個稻瘟病高感對照品種發病、31個黑龍江省當地主栽品種發病。
據了解,稻瘟病是威脅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的頭號殺手,發病快、損失重,特別是後期發生的穗頸瘟農民稱之為『卡脖瘟』,感染發病後無法治療,只能提前預防,稻田一旦發病,輕者嚴重減產,重者全田絕收。
防治:抓住關鍵時期,科學選擇藥劑
防治稻瘟病特別是提前預防穗頸瘟,應針對當地稻曲病、紋枯病、鞘腐病等水稻其它病害發生情況,選用高效廣譜且有促熟、增產作用的化學藥劑,實現『一噴多防』『一噴多效』,可使用丙硫唑、戊唑醇、氟環唑、咪鮮胺等藥劑。發生稻瘟病風險大的地塊或天氣條件非常有利發病,上述藥劑應與三環唑混配使用,以確保有效控制稻瘟病。
預防穗頸瘟要抓住孕穗末期(破口期)這一最關鍵時期,如天氣條件適宜要在齊穗期再噴一次。
措施:積極配套投入,大力支持統防統治
會議強調,承擔今年稻瘟病統防任務的各縣,要及時在破口期完成穗頸瘟預防作業任務。
據了解,今年很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重大病蟲防控,大力支持統防統治,如:五常市地方財政投入1600多萬元,利用大型直昇機開展統防作業150萬畝,全面防控稻瘟病、稻曲病;方正縣政府投入175萬元,統防稻瘟病20萬畝;慶安、延壽、蘿北、富錦、泰來等地政府也積極配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