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敏生前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藝術團演出後合影。
黑龍江日報7月30日訊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東北抗聯老戰士、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家中的靈堂裡,川流不息的人群懷著難以言說的悲痛,默默來這裡祭奠。
這靈堂原本是李敏與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藝術團排練歌曲舞蹈的房間,昔日彩排的情景歷歷在目。音箱裡傳出李敏領唱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錄音,聲音鏗鏘有力,歌曲唱到高潮部分,整個藝術團的團員們自發地合唱著,顫抖的歌聲,不盡的淚水,大家在心中呼喊:『前幾天您還在院中迎我們進門,前幾天您還在指導我們的舞蹈。您走得太急,還沒來得及告別。』
排好的節目等著您把關
幾位擦淚的藝術團團員身上有多處淤青,一問纔知是排練群舞《八女投江》時碰傷撞傷的。舞中,很多動作都需要這八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在地上滾爬、匍匐、跪立、假摔,這些高難度動作連年輕舞者練習起來都會顯得吃力,可為了達到良好舞蹈效果,完整呈現八女投江的壯烈場景,大家不顧年齡的限制、身上的傷痛,全身心投入排練。『兩個月前,我們向她匯報,想排練《八女投江》群舞在「八一」建軍節前後演出,她聽了非常高興,還叮囑我們一定要全情投入,倒排演出時間表,如今舞蹈已成型,只等老人把關指導,沒想到她卻走了。』訴說此事的藝術團團員蘇玲、劉桂秋眼含熱淚。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藝術團是2002年在李敏倡導和直接領導下成立的,團中很多成員是抗聯、烈士子女,大家十餘年來跟著李敏登山攀坡、踏雪穿林、風餐露宿,遍訪當年東北抗日聯軍戰斗過的地方,宣講東北抗聯時期可歌可泣的光榮歷史,用歌聲傳唱東北抗聯精神。『16年的陪伴,她和我們親如家人,外出演出時,她和我們一起坐客車、吃盒飯、睡通鋪,把省下來的錢購買演出物資,她出行時穿的一些衣服還是抗戰勝利時買的,袖子上打了好多個補丁。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宣傳東北抗聯精神上,心裡根本沒有自己。』藝術團團長王雅嫣告訴記者。
白馬石上紅旗再飄揚
跟隨李敏多年的藝術團成員韓世江、韓世海兩兄弟眉頭緊鎖,顫抖著在手機中找到一張珍貴的照片,『她的堅強和韌勁令人敬佩,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照片中,李敏站在一個三米多高的大石頭上,手中的紅旗舉得很高。韓世江解釋說,他們在綏棱重走抗聯路時,李敏發現了當年掩護戰士們的白馬石,她說日軍當時就在對面射擊,大家掩護在巨石後方,准備突圍。在這裡,不知有多少戰友為了和平倒下去,今天她替他們見證了祖國的幸福。
『那次在綏棱走訪,她已是90多歲的高齡,看到白馬石,非常激動,她用盡全身力氣往上爬。』韓世海說,當時正值夏季,石頭上布滿青苔,李敏一次次滑下來,又一次次重新爬上去。『大家都擔心她有危險,勸她不要上了,但她一直在說「我必須上去,這就是我的戰友們戰斗過的地方。」終於,李敏爬上了那塊巨石,伸出右手跟身邊的人說「快給我紅旗。」接過紅旗,她用盡全身力氣左右搖晃著,眼中閃著淚光。』
抗聯精神永不滅革命火種世代傳
撫摸著李敏為藝術團授旗題字時的照片,王雅嫣已經控制不住眼中的淚水,『最終我們還是沒有見到她最後一面,但聽說就在住院期間,她還唱著《哈爾濱,英雄的城市》這首歌,邊唱,手裡邊做著指揮動作,就像平日裡指導我們一樣。想起這些點滴,感動的事情幾天幾夜也說不完,閉上眼睛都是瘦弱的她手中高擎「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的旗幟,走著有力挺拔的正步的畫面。』
『她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她憑借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戰斗力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為後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不但是英勇抗聯戰士的代表,更是東北抗聯精神的化身。』團員們激動地說。
『演出不能停,一定要堅持下去,抗聯精神要傳承下去』是李敏臨終前留給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藝術團的。『用我餘生,完成她的遺志,讓抗聯精神世代相傳。』團員們對著李敏的照片承諾著。從靈堂出來後,他們強忍悲痛,每人買了包子擠上去往哈爾濱市道裡區的公交車,因為當日下午還有一場李敏在世時為他們定好的演出彩排。聽說,今年夏秋還有20餘場演出等著他們。『發揚抗聯精神,宣傳永不停歇』,這是大家對李敏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