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7月30日電 鄉村振興,要靠好的帶頭人。對於正在全力推進東北振興的農業大省黑龍江來說,強化能人興村,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尤為重要。去年末今年初換屆後,來自黑龍江省的十位村支書,用他們的創新理念和實際行動,展現出新一批農村帶頭人的新氣象。
新作為:『靠帶頭乾轉變農民傳統觀念』
盛夏時節,走進黑龍江省嘉蔭縣紅光鄉遼原村,一字排開的8棟樓房格外顯眼。一些村民正忙著晾曬木耳,臉上掛著汗珠,心裡也和這天氣一樣熱乎。
遼原村是遠近聞名的木耳村,不斷發展的木耳產業鼓起了農民的腰包。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6219元,一些培育木耳的農民一年能賺二三十萬元。
木耳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王景全的帶動。『農民富不富,全看黨支部。』王景全說,遼原村黨支部領著農民乾合作社、栽培木耳、發展棚室,靠帶頭乾轉變了一些農民因循守舊、不敢闖不敢乾的理念。
『要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必須改變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黑龍江省綏濱縣忠仁鎮長發村黨支部書記侯金豹一上任就開始推進『三治』:一治因懶導致的貧困,二治嚴重的隨禮風,三治髒亂的村容村貌。時間不長,長發村就大變樣。
返鄉創業的能人帶動作用也很明顯。曾在北京打工十多年的洪明錦,現在是黑龍江省蘿北縣東明朝鮮族鄉紅光村黨支部書記,她給這個村子帶來了經營農業的新理念。
紅光村種水稻歷史長,但一直種的都是普通品種,大都是按照水稻最低收購價賣給糧庫,賣價始終不太高。
『現在減肥、控藥的綠色水稻效益高,我就向大家推薦這種種植模式,但第一年很多農民都不認。後來我發動家裡人種,水稻賣價高出一半多。』洪明錦說,第二年好多人主動來問種法。全村去年種了275公頃綠色水稻,今年面積更大。
換屆後,黑龍江省越來越多的能人成為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這次換屆中,全省3000多名致富帶頭人當選村黨組織書記,佔總數的三成以上。
新規劃:『用特色資源撬動農村發展杠杆』
走進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的家,一進門就能看到星級黨員戶的標志牌。在這個村,每個黨員家門前都掛起這樣的標志牌。『這是時刻提醒黨員,要給群眾做表率,黨員要有黨員的樣。』尤明國說。
『我們正同北京一家旅游企業洽談,計劃引進兩艘游艇,利用好當地赫哲族文化和界江旅游這些有特色的資源,撬動農村發展的杠杆。』尤明國相信,農民腰包會越來越鼓。
很多有經驗、有能力的村支書,對村裡的發展都有長遠規劃。從20年前全縣『最差村』,到如今的『打頭村』,黑龍江省綏濱縣忠仁鎮建邊村很多村民將功勞歸在村黨支部書記何廣強身上。
『何小子』是村裡人對何廣強的昵稱。受此啟發,何廣強注冊了『建邊屯何小子』品牌,咸鴨蛋、魚松、白酒等產品都很暢銷。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讓村裡更多農產品在網上銷售,通過電商富裕農民。
相比何廣強,黑龍江省密山市白魚灣鎮勝利村黨支部書記段君義的規劃更有針對性。『為了避免秸稈焚燒產生環境污染,村裡准備建一個秸稈壓塊廠,既解決秸稈禁燒難題,又解決村集體增收問題。』段君義說,這也是『藍天保衛戰』。
『一個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了纔是真的富。』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虎頭村黨支部書記劉潤欽說,自從參加了優秀村支書培訓班,了解到一些市場信息,村裡不少農產品賣上了好價錢。
新企盼:『讓村乾部收入高於打工收入』
黑龍江省呼瑪縣鷗浦鄉三合村黨組織正面臨黨員年齡結構老化難題。三合村黨支部書記張大成說,全村13名黨員,50歲以上的6名,40歲以下的只有兩名。
『應及時補充更多年輕能人進入村級黨組織,把那些政治過硬、有責任心的年輕人,特別是返鄉創業人員及時吸收進來。』張大成說。
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黑龍江省遜克縣奇克鎮邊疆村黨支部書記苗建華認為,在保障基本工資情況下,可適當通過評優、獎補等措施提高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待遇,盡量高於一般農民的打工收入。
2015年,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鎮洛古河村黨組織被認定『軟弱渙散』。漠河縣專門派第一書記進駐。『第一書記到村後,幫著熟悉政策、跑項目,幫農民對接低保、幫支部規范組織生活……』洛古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宏說,黨支部的威信越來越高,戰斗力也增強了。
李志宏希望,支持更多優秀乾部下基層,充分發揮他們能力強、水平高的作用,給基層黨組織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