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3日訊 盛夏的鐵力市雙豐鎮前進村,樹木蔥蘢,荷花吐艷,民居整齊,街路乾淨,活動廣場、知識長廊、『沁心亭』、荷花池、觀景臺、宣傳板、文化牆,一派祥和;再看村外,有機水稻一碧萬頃,以『良心與愛心』雙心結合稻田圖案,詮釋著村民關於『谷鎮雙豐·萬畝稻場』的致富目標。
難以想象,幾年前這裡竟是個遠近聞名的『後進村』,被稱為矛盾糾紛多、群眾上訪多、地上垃圾多、人心亂、管理亂、秩序亂的『三多三亂』村。
諸多變化,個中原委,皆在『人』的轉變,那就是重塑黨員這個關鍵『人』的形象。
鍛造『兩委』班子扭轉渙散局面
雙豐鎮前進村位於鐵力市西26公裡處,總戶數463戶,人口1825人,共有耕地面積9027畝,全部為水田。村黨支部現有黨員27名,入黨積極分子10名。原來,該村是由前進、躍進兩個自然村合並而成的,兩個村民組之間向來不睦,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班子工作開展不暢,影響村裡各項產業的謀劃與發展。
2011年8月,村『兩委』班子換屆在即,村民老少爺們鼓動滕明輝返村參加村委會主任的選舉,讓他回來帶著大家一起乾。
『說實話,我在外做生意,效益一直挺好,可村裡人一提起村裡的狀態,我這心裡就著急,總想著該做點什麼。』
在雙豐鎮黨委的支持下,受村民歡迎、一心想為村民辦事的70後『能人』滕明輝當選村委會主任。他放下了手裡的生意回村,他說:『我就不信,大家綁在一起,這日子會過不好?』
鎮黨委多次就如何把前進村『兩委』打造成團結創新型班子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幫助前進村破解阻礙村屯發展的難題。滕明輝也抓住難得的機遇,與班子成員凝心聚力,通力合作,化解矛盾糾紛,扭轉了渙散局面。後來,他被選舉為前進村黨支部書記。
前進村在全市率先實行了以『支部+黨群共建責任區』為載體的基層黨建新模式,不斷提昇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水平。『兩委』班子堅持以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同、服務相合的原則,確立了務工經商、扶貧攻堅、美麗鄉村、文體活動、合作服務等5個服務區,明確了6類19項服務內容,堅持黨員牽頭、群眾參與,聯合推進。目前,前進村參與服務區的黨員20人、村民骨乾42人,覆蓋農戶379戶,覆蓋率達到80%。為防止各服務區條塊分割和工作單一的問題發生,黨員和村民理事還承擔政策宣傳員、民意調查員、文明倡導員、安全巡護員等幾大員職責,實現服務全覆蓋。
新的村『兩委』班子以解決村民的最迫切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按輕重緩急一件接著一件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修路、換柵欄、建自來水……件件民生實事兒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與支持,前進村班子渙散局面得到徹底的改善。
2016年,滕明輝成為雙豐鎮黨委委員,分管全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而前進村也成為全鎮22個行政村中美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
完善基礎設施壯大村域經濟
幾年前的前進村,村內基礎設施薄弱,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路旁雜草叢生,污水隨意排放。
『原來村裡的路,那真是沒個樣,一下雨我就得穿上齊膝的靴子,背孫子出村去上學。』67歲的村民周廣禮,一提起那時的村容村貌邊搖頭邊嘆氣。
可是說到現在的變化,馬上來了精神,『沒啥說的,就四個字兒,翻天覆地。』
溜平兒的水泥大馬路,明亮的太陽能路燈,整齊劃一的鐵柵欄,平整的農田路,家家都有的自來水,四通八達的排水渠,還有各種功能的健身器材,更有廣場、長廊、涼亭……
以前,前進村產業結構單一,村民收入很低,自從積極推進多種經營,建立了E路前進農村電商平臺,村民的收入有大幅提昇。
他們建設了100噸標准的智能種子催芽基地,解決了附近五個村屯農民種子催芽難、催芽率低的問題,每頃土地可增收1000餘元,還建設了優質水稻培育試驗基地,為農民科技致富提供了技術保障。
村裡除了投資6萬元建設了前進村『稻田畫』觀景臺,又多方籌劃,新建荷花池150餘平方米,花廊160餘米,特色采摘園2400平方米,打造了依托已建設的稻田畫、畫廊、花道、荷花池、采摘園、農家旅館、鄉村飯莊、童年樂園、農耕文化、電商體驗館十個旅游景點為特色的前進村生態旅游項目。他們還適時推出生態旅游嘉年華系列活動,2017年共吸引各地游客5000餘人前來體驗、觀光。前進村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攀昇。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也是他們加強與外界聯系的主要途徑。利用廢棄小學場地與投資商合作成立了鐵力市宏晟鐵藝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鋅鋼護欄,預計年產值達200餘萬元,目前已吸納30戶村民參與入股,並為10餘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並且,他們利用鄰近雙豐鎮產業園區的地理優勢,鼓勵支持返鄉能人經營木材加工企業,解決了農閑村民的就業問題,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
培育全新民風激發內生動力
『做生意講誠信、種地講誠信、做人講誠信,誠信就是咱前進發展的根本。』滕明輝總是這樣對村民說。這就是新型的民風,前進村村民將之作為致富立業的根本。
前進村持續深化農村『十星級文明戶』、『好公婆、好媳婦』『誠信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充分利用『四會』組織、『百姓講堂』、『道德講堂』等載體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促進廣大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遏制了婚喪嫁娶的攀比態勢。
同時,利用新修建的村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室開展舞蹈、書法、繪畫等文藝活動,發揮文藝作品敦風化俗的作用,不斷以現代文明佔領農村文化陣地,讓賭博、偷盜等惡習沒有了滋生的土壤。
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村民看得見、聽得懂、易接受的口號,讓村規民約『約』出好風氣。
『我們要通過倡導文明鄉風,激發村民歸鄉之情。』前進村『兩委』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健康向上的鄉風民俗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動力源泉,發動村民執行好村規民約,真正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協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抵制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堅持保護、培育與傳承相結合,發掘反映本村特色的耕讀文化、民族風情、民間技藝。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村裡建立了民俗館,保護農村的文化血脈,不斷彰顯美麗鄉村的鄉土特色,用美麗鄉愁激發村民歸鄉之情,吸引全村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立足現實打造著眼長遠前進
『現在咱村可是太好了,大家伙兒的心氣兒也順了,都挺知足的。』46歲的龐亞軍談到村裡以後的發展,竟然想不起來說啥,『現在這樣就挺好了,還能咋發展!』
可是村『兩委』班子沒有知足。『發展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群眾知足,咱村乾部不能知足。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咱村還要有大發展,一定能有大發展。』以滕明輝為首的村『兩委』班子,越乾越來勁兒,鉚足了勁兒地一門心思謀劃前進村的鄉村振興大業。
他們深知搞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是前提。爭取上級的大力支持,聘請專業規劃機構,從村屯實際出發,著眼長遠發展,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空間布局等內容,注重保護農村田園風光、民俗文化、歷史古跡和自然景觀,統一進行村莊建設規劃,明確村莊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避免無序化重復建設和大拆大建。與此同時,謀劃如何繼續壯大集體經濟,增強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動力。利用現有資源優勢突出田園風光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性,繼續打造鄉村生態旅游項目;注重發展有機農業,提高傳統農業的附加值;順應鄉村旅游新趨勢,適時推出『吃住在農村、體驗農業,設立研學基地等方面的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帶動村域經濟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整修道路、治理溝渠、綠化街巷、亮化村莊,全面推進房屋『穿衣戴帽』、村民集中供暖、進行廁所革命,提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不斷改善農民生活條件,讓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