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發力 龍江蔬菜走進更多人餐桌
2018-08-06 17:57: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6日訊(記者 王亮)在廣袤的龍江大地上,蔬菜、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如雨後春筍般在黑土地上『生根發芽』。日前,記者走訪了大慶市9處種植基地,實地考察網紋瓜、中藥材、桔梗、番茄等經濟作物,現場感受了龍菜綠色品質。

工人們正在進行番茄裝箱。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據了解,在去年實現玉米面積調減1000萬畝和蔬菜等特色作物發展到1000萬畝『兩個千萬畝』調整目標之後,今年全省種植結構繼續調整優化,蔬菜、鮮食玉米、漢麻、中藥材等特色作物面積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在這一背景下,大慶市大同鎮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等特色經濟作物,並積極進行市場對接,讓基地有訂單,極大防范了市場風險,保證了農民增收。

  『老宋!一定要種好瓜,我們不差一毛兩毛的,只要種好瓜就行。』大慶市大同鎮網紋瓜種植基地的宋玉深當著眾多與會人員面,重復著南方一個經銷商的話,並強調好瓜不愁不好價錢。他告訴記者,今年種了500畝,明年繼續擴大種植3500畝,已經都簽訂好訂單。

基地負責人展示種植的花生。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在大同鎮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內,蒼術、甘草、防風、紫草、知母等市場緊缺的中藥材都在基地內種植。紫草畝投入1300元左右,畝產量150公斤,市場價每公斤22元,畝效益2000元,主要通過貿易公司出口南韓用於化妝品色素提取。紫草畝效益在合作社基地內其他中藥材相比還算是低的,像合作社與安徽毫州井泉藥業簽訂購銷訂單的蒼術,預計畝效應能達8000元。而知母的畝效益能達10000元左右。

  『在種植業結構調整前,這片地上種植是玉米,畝產1200斤左右,能賣600-700元,去成本後,只剩300-400元。』大同鎮副鎮長劉建輝告訴記者,現在種植桔梗等經濟作物能產生更高的效益,同時種植的桔梗7月-8月開花,花期40天,也是市民觀光、游玩、戶外徒步、攝影愛好者的絕佳去處。

種植的中草藥。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高效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如何防范呢?黑龍江省經濟作物技術指導站站長於傑告訴記者,目前農民種植經濟作物無補貼,這意味著農民無法像種植水稻那樣有保底性收入,而經濟作物擁有著投入高收益也高的特點,這給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她建議,經濟作物隨行就市,要有防范意識,要發展訂單農業。

  據悉,全省種植業結構調整現場觀摩交流會議於8月4日在大慶召開。會議強調,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是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農業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效益富農,樹立大食物觀,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農產品供給,增加特色農產品優質供給,進一步提高全省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信息化和產業化水平,厚植農業發展新優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