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揚愛國情樹報國志 開啟龍江奮進新征程
2018-08-15 07:22: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付宇 薛立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5日訊 愛國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動力。日前,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對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作出部署後,我省各界知識分子積極響應,熱烈的反響在龍江大地上持續昇溫,激勵著廣大知識分子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中,融入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的偉大征程中。

  擔當道義肩負新時代使命

  不同年代的知識分子有不同的愛國方式,但他們對於國家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相同的。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謝延軍,從東北林業大學本科畢業後到國外留學10年,2010年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國外的一切歸國,正是因為這種愛國情懷在他心中揮之不去。謝延軍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我最崇拜的就是老一輩知識分子,從小學讀書開始,就在書本上接觸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科學家,他們深刻影響著我們這一輩知識分子的價值觀,讓我們立志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報效祖國的責任,我將不辱使命,把老一輩的愛國精神傳遞給下一代。』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讓我省廣大知識分子倍感振奮和激動。他們紛紛表示,愛國奮斗是一種高尚的情懷,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關心、愛護知識分子,為廣大知識分子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這將激勵我們奮發有為,不斷獲取理論創新的動力。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理論工作者,省社會科學院政治所所長許淑萍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她說:『我們要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知識分子愛國奉獻、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精神,把愛國奮斗精神和實際工作相結合,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國家的需要相結合,擔負起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

  勇立潮頭踐行愛國奮斗精神

  愛國奮斗不是空洞抽象的幾個字,而是現實的、具體的行動。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病房副主任賈海波教授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份責任擔當。14日,當記者來到醫院時,將要接受采訪的賈海波教授還在指導學生如何診斷病情。賈海波介紹說,他們的心內科科室是2012年建成的,擁有400多名醫護人員,科室發展在東北三省處於領先地位,並在全國率先引進了光學相乾斷層成像技術OCT做臨床和基礎應用。

  當談到『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時,賈海波充滿了學習和工作的乾勁兒。他說:『哈爾濱醫科大學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的活動,在學習全國先進典型中,我認清了自身的角色,明確了未來的奮斗方向。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踐行愛國奮斗精神上,就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我的本職工作就是回歸一名醫者,做好醫療臨床工作,不斷創造新的科研成果,教給我的學生們,用實際行動造福百姓。』

  『愛國奮斗需要好幾代人的不斷努力,要根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不斷繼承和發揚。』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省龍江劇表演藝術家的李雪飛用文藝的形式闡釋、頌揚愛國主義,用藝術的形象展現、弘揚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她介紹,龍江劇是我省特有的地方戲曲藝術,凝結著幾代龍江劇人辛勤探索和不懈奮斗的精神,在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一名龍江劇演員,我感覺無比驕傲和自豪,在事業奮斗歷程中,收獲了很高的榮譽。我將腳踏實地、埋頭苦乾、不畏艱難,創作出更多以人民為中心,能夠反映時代精神風貌的,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藝術作品。』李雪飛信心滿滿。

  引領創新服務現代化新龍江建設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時代,科研工作者既承載著新使命,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立足於自身崗位,不斷創新,纔能更好地為龍江振興發展添磚加瓦。』賈海波說,作為一名青年人,要有活力和乾勁兒,在思想上接受正確的引導,接受工作的挑戰,做出更有意義的成果。

  同樣,在致力於木材功能性改良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中,謝延軍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的研究就是將密度低、強度弱、尺寸穩定性差、易開裂腐朽的人工速生林木材轉變成密度大、強度高、尺寸穩定、阻燃抑煙、耐腐朽的高品質木材,為緩解我國木材工業因天然林禁伐導致的優質木材資源短缺提供了新途徑,多項科技成果已轉化為實踐應用。謝延軍的另一個目標就是好好教導學生,為我省培養人纔,為龍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他說:『知識分子們肩負著時代的使命,我們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激發熱情,提昇站位,在工作中時刻保持著危機感,努力做國家的頂梁柱。』

  『我們積極開展黨情、國情、省情、民情、社情調研,深入研究龍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為龍江發展提供了許多政策建議。』許淑萍表示,通過這次活動,相信能進一步激發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激發專家學者的創新能力,為黨委和政府破解改革發展難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