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訊 訥河市把漢麻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主導產業,通過引項目、建基地,重點發展漢麻紡織等產業,打造漢麻全產業鏈,並通過漢麻產業調優結構,帶動馬鈴薯、甜菜、大豆等作物科學輪作,讓大農業在廣袤的黑土地上開花結果,迸發活力。
『土地包出去10年,而村上聘我當清潔員,一天100元,這活也不累,還增加了收入。』今年64歲張曉秋是同心鄉雙喜村二屯村民,種了一輩子莊稼地的他,今年把自家的土地全部流轉給了村裡,用於種植漢麻,自己不僅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村裡還給他謀了一個賺錢的差事。
雙喜村共有耕地2.8萬多畝,這個村一直以種植大豆、玉米等常規大田作物為主,村民也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效益一直不高。今年,村裡抓住青色草原公司流轉土地種植漢麻的契機,動員全村農戶以每畝350元的價格,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經過村委會的組織和動員,全村共流轉土地1.4萬多畝,流轉期限為10年。除此之外,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流轉農戶土地1.2萬畝,使全村2.8萬多畝地全部實現了土地集中連片、規模經營。
『一是全村7個屯形成了7個經營主體,統一了品種,也形成了特色板塊;二是壯大了集體經濟,通過流轉土地共清理1760畝地,集體收入增加660萬元;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可實現本地務工,僅今年春天一個播種季,在家務工的農戶就增加了26萬元的經濟收入。同時,我們村的14戶貧困戶,除了7戶金融扶持之外,其餘的7戶土地全部流轉給青色草原公司,平均每口人增加3.15萬元左右,推進了脫貧攻堅。』雙喜村黨總支書記姜春貴介紹道。
黑土地作為農民的命脈,土壤結構與農業收成息息相關,種植漢麻從長遠來看,最大的優勢是培肥了地力,解除了藥害和土地板結等問題,對於下茬兒農業增產增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鳳君介紹,8月中旬,這個麻茬收獲之後進行伏翻地,能使土壤有機質穩定持續回昇,通過麻茬不使用農藥,可以減少化肥投入,去年的麻茬今年種甜菜就非常好,只不過是一年地就把藥害解除90%以上。
這種通過漢麻產業改變農業種植結構的方式,已在訥河實施了兩年。2016年成立的青色草原公司,生產車間位於六合鎮全勝村,2017年公司在六合鎮流轉土地3萬多畝,全部種植漢麻。六合鎮今年利用上年漢麻的茬口全部種植玉米,由於土壤結構好,優勢作用凸顯。今年,公司以『公司+村+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在同心鄉大量流轉土地,全部種植漢麻。再有一周左右的時間,漢麻就可收割,預計10月份即可加工生產。
青色草原公司漢麻加工廠廠長李玉海介紹說:一天的加工量乾莖是10噸,出麻率佔到17%,長麻出麻率10%,短麻出麻率是7%;一天分黑白兩班,一班兩臺機器用工40人,加上外面脫麻線兩個班是42人,麻廠一共招收工人126人;室內這兩條長麻生產線加工長麻一個班達到2噸半左右,黑白兩班能達到6噸多,外面生產線一共是3臺脫麻機,加上1臺雙滾脫麻機,兩個班加工量是60噸,一天的生產量能達到乾莖120噸,今年預計能達到1.6萬噸。
漢麻素有『天然纖維之王』美譽,是服裝的原料,漢麻稈芯經研磨可生產木粉、制造活性炭、生產漿粕用於造紙,麻葉、麻花、麻根可提取藥物,麻籽仁可榨油且價格很高,可見,漢麻全身上下都是『寶』。從訥河去年種植情況看,每畝漢麻可生產乾麻1200—1500斤,麻纖維300斤左右,畝純效益在2000元左右。
據青色草原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春傑介紹,麻纖維分為長麻和二粗兩部分,公司生產的長麻主要用於紡織雅戈爾西服的部分原材料,二粗主要提供給牡丹江恆豐紙業用來做卷煙紙的原材料。麻屑主要用來做炭,麻屑每噸的原料價是300元,如果做成炭每噸價格是4000元,利潤非常大。另外,公司將在訥河建一個漢麻深加工企業做紡織用品。
良好的發展機遇,需要的是創新的思維與發展理念,訥河將以打造現代化高標准農田為依托,積極引進大型紡織企業和漢麻深加工企業,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優質漢麻種植基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鄉村振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