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記者 付巍 顧碩 田琳琳 那鵬翔 莊園)8月27日晚,全國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正式啟動。28日,網媒記者先後走進中國(齊齊哈爾)第十八屆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紮龍濕地、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現場采訪。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媒記者以獨特的視角講述鶴城故事、傳遞鶴城好聲音。網媒鶴城行首日精彩紛呈。

網媒記者走進齊齊哈爾綠博會。
北方是一個大概念,東北以北,遼闊的黑龍江大地,纔是真正的北方。北方以寒冷著稱,恰恰是寒冷,讓黑土地得以休養生息,土壤肥沃。齊齊哈爾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全市3500萬畝耕地,其中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便穩定在1400萬畝以上,現擁有綠色(有機)食品標志479個,20個產品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
盛會有落幕之日,那些隨著盛會成長起來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

紮龍濕地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
一提到齊齊哈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丹頂鶴,『鶴之鄉』、『鶴城』等稱謂。泛舟在蘆葦蕩,呼吸著中國好空氣,21萬公頃的遼闊盡在眼前。
濕地的旁邊,有一個名叫紮龍的村莊。紮龍濕地因此得名。而在一萬多年前,人類還沒有涉足這個區域時,這裡已是一片沼澤。智慧的先民們逐水草而居,在這塊寶地繁衍生息。

網絡媒體采訪團在紮龍濕地合影。
8月28日下午的紮龍濕地,天高雲淡。丹頂鶴放飛是紮龍濕地的保留項目,游客紛至沓來意便在此。在成群的鶴放飛之前,丹頂鶴一家四口的開場表演,勾起了游人的興趣。高飛的鶴,並未走遠,這裡是它們的家鄉。
隨著幾聲鶴鳴,壓軸大戲上演,五六十只鶴盤旋在游人頭頂,近在咫尺,震撼的演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完美畫卷徐徐展開。中國日報網記者蔣安舟這樣形容當時的心情:『在紮龍自然保護區感受到了游客與丹頂鶴互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幸福感。』
歸時,又見丹頂鶴一家四口在一處小土坡上,幸福地游蕩。

網媒記者走進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采訪。
齊齊哈爾是老工業基地,機械制造業系齊齊哈爾支柱產業之一。28日下午,網媒鶴城行采訪團走進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在這家鐵路貨車、鐵路起重機設計制造行業領軍企業的車間裡,近距離接觸火車車輪、車軸,網絡媒體人醉了。
從生產50噸到現在的70噸重鐵路貨車、從日產36輛到如今的60輛,其核心內涵是技術的提昇、是中國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在剛剛生產完成的5000輛C70E型運煤敞車面前,自豪感油然而生。
參加此次全國網絡媒體鶴城行的記者,多數來自南方。在北方,在鶴城。他們有著獨特的認知和不一樣的感受,他們的表達真實且真切。

華龍網記者袁秦接受東北網記者專訪。
華龍網記者袁秦說:『首日抵達齊齊哈爾就被當地市民的熱情淳朴所吸引,在鶴泉園公園我們看到市民們愉快地合唱,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生活幸福指數很高。今天上午我們參加了的綠博會,我們也期望在幾天的媒體行中看到「共和國長子」在其他產業方面的發展,並通過走進基層了解齊齊哈爾市在精准扶貧方面的工作情況。』

中國日報網記者蔣安舟接受東北網專訪。
中國日報網記者蔣安舟說:『來到齊齊哈爾市之後,通過市容市貌能夠感受到齊齊哈爾市的安寧與和諧,市民安居樂業。在這次的媒體行中,我比較期待前往各縣去了解本地產業發展情況,感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地域性實踐。』
鶴鳴猶在耳邊,鶴城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