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記者 陳顯春 姜輝 那鵬翔) 從2016年的1325.3億元,比上年增長6.1%,到去年的同比增長6%以上,工業實現恢復性增長,再到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6.5%,齊齊哈爾的GDP增速一路穩中有昇,成為這個老工業基地城市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真實寫照。

隨著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三篇『大文章』不斷破題,齊齊哈爾產業結構『新格局』正在形成,經濟運行也出現了新的積極變化。
2016年,齊齊哈爾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堅持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指示要求和重點發展『十大產業』戰略部署,立足資源稟賦和供給側優勢,將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金屬新材料3個『老字號』產業,食品加工、馬鈴薯、現代畜牧、日用工藝陶瓷4個『原字號』產業,旅游、冰雪體育(運動)、節能環保、養老、現代中藥5個『新字號』產業,確定為全市重點推進產業。三年來,堅持全鏈條謀劃、全要素提昇、全方位服務,聚焦發力抓產業的效果得到釋放,產業規模加快擴張,產業鏈條持續粗壯,大裝備、大食品、大旅游產業加速集聚,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位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初步搭建,政策支持、要素配置、園區載體、社會化服務等多元化產業支橕體系逐步完善,帶動實體經濟和社會事業進入發展『快車道』,重點產業對全市經濟的拉動和支橕作用不斷增強。

改造昇級『老字號』把握轉型新機遇
國有企業比重大,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不足,一直是制約齊齊哈爾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必須卸下『包袱』讓企業輕裝上陣。齊齊哈爾抓住改革的窗口期,推進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場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攻堅戰漸入高潮,中國一重、建龍北滿、齊車集團、齊重數控等眾多大型重點企業改革邁出了新步伐。
『老字號』轉型昇級必須走新路子,釋放傳統產業潛能。2017年,中國一重實現扭虧為盈,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1.27%,創歷史最好水平;利潤總額同比增加55.82億元;新增訂貨同比增長50.9%;回款同比增長50.4%。今年4月23日,由中國一重首次承制的紅沿河5號機組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制造完成並列裝發運,開創了中國一重自主研制核電蒸汽發生器的先河。面對過去一年沈甸甸的收獲,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劉明忠向記者表示,中國一重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創新管理思路和體制機制,積極培育增長新動能;更得益於鶴城的鼎力支持和緊密配套協作,使企業改革得以大步前行,重新煥發活力。
開闢新市場加快『老字號』改造昇級,把舊存量轉化為新增量。建龍北滿特鋼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自恢復生產以來,生產規模不斷刷新歷史記錄,3月份,建龍北滿扭虧為盈,實現利潤326萬元,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建龍北滿步入振興發展的快車道。而這一切成績來自於——北滿特鋼的再次『抉擇』。被譽為共和國『掌上明珠』的北滿特鋼,承載了諸多的輝煌與榮耀,雖然在市場的浪潮中幾經波折,甚至即將破產,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在鶴城人民的支持下,北滿人勇敢踏出改革破冰的一步,使企業再次浴火重生,成為全省企業改制典范。2018年建龍北鋼預計產鋼150萬噸,營業收入60億元,是2017年的6倍,以往最好年份的2倍。
與央企共享資源和市場,為『老字號』帶來新機遇。『老字號』齊重數控產業昇級,瞄准打造智能制造,2018年一季度實現產值8848萬元,同比增長50.6%;今年5月9日,以中車齊齊哈爾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改組成立的中車齊車集團正式掛牌,標志著齊齊哈爾市國企改革再次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老字號企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深度開發『原字號』釋放發展新優勢
『老字號』企業有基礎、有優勢,與其相比,『原字號』企業的開發和引進,纔能真正實現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鶴城人以實踐證明以大項目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昇級,使優勢資源再發力,不僅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而且能夠實現『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的蛻變。
深度開發『原字號』離不開創新驅動。農業大市單單靠賣糧食過日子,形不成產業鏈,也帶不來效益。把每一粒玉米都『吃乾榨淨』,除了可以加工成食用油,還可以分解成淀粉、酒精等很多種產品。2017年,在鶴城大地上就有兩個標志性玉米深加工企業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阜豐集團和鴻展集團在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依托齊齊哈爾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實力,兩個企業建立起來的玉米深加工項目實現了東北寒冷地區的項目建設奇跡。紅紅火火的生產場景,不僅解決了當地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就業問題,而且給當地的農民吃下了『定心丸』。
『農頭工尾』的道路也越走越寬。無論是『兩牛一豬』鏈條的不斷延伸,還是葡萄酒產業的謀劃和發展,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基礎上,把目標瞄准了高端市場,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在品嘗了高端綠色食品後念念不忘。『原字號』企業以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工業理念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向全產業鏈深加工精准發力。『農頭工尾』增活力,『糧頭食尾』強優勢,齊齊哈爾市以全面布局和長遠的眼光,全力下好下活『原字號』企業這盤棋。
培育壯大『新字號』打造振興新引擎
傳統經濟雖然是齊齊哈爾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是新興產業兩年內前進的步伐絕對可稱之為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黑馬』。今年一季度,如果說傳統產業增長的數字是在意料之內,那麼『新字號』企業、新動能的拉動效應就是驚喜。在眾多漂亮的數字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21億元,增長15.9%,高於GDP9.9個百分點顯得尤為珍貴。而截至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16.6%。全市接待游客人數同比增長10.9%,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5.3%。
想創業找政府。沒有啟動資金、創意無法實施、急需合作伙伴、沒有專業人纔……在去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齊齊哈爾市創新孵化中心,創業者在最初創業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都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歸集—孵化—小試—中試—加速—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孵化體系,使更多有創意、有夢想的人能夠步入鶴城的『新字號』企業大軍中來。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近幾年來,齊齊哈爾市不斷以『新字號』企業為主體,加大科研投入,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使一批批本土企業在科技型人纔的帶領下,登上了經濟發展的舞臺。
與此同時,齊齊哈爾新字號產業更是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經過2年發展,2017年齊齊哈爾接待游客2349萬人,旅游總收入117億元,游客逗留時間2.38天,2020年實現旅游總收入佔全市GDP的10%。國家體育總局確定了在齊齊哈爾市打造一個國家級冰雪裝備產業園、一套冰球後備人纔培養體系等『五個一』工程,2020年實現育產業規模10億元。2017年,齊齊哈爾節能環保產業規上企業75戶,主營收入151.7億元,稅金3.9億元,預計2020年實現產業總產值230億元。將成為齊齊哈爾新興支柱的養老產業,預計到2020年增加值超過100億元,佔GDP比重超過5%。
從跨越式前進的旅游,到潛力無限的冰雪體育運動,從漸入佳境的節能環保,到潛力無限的養老和現代中藥。齊齊哈爾『新字號』,已成為鶴城振興的新引擎。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進。鶴城人努力在變中求進取,在創新中轉型,在轉型中提質,搶抓機遇,奮力前行,以『三篇大文章』為總抓手,鋪就一條走向全面振興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