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左至右:張立維、董曉秋、韋紅。醫院提供
生活報8月29日訊 當『火眼金睛』的超聲醫生遇上以大數據分析見長的人工智能將是怎樣的景象?作為『首屆中國超聲醫學發展大會』的『重頭戲』,8月25日,一場『乳腺疾病人機大戰』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精彩上演,來自國內12個團隊36名超聲領域的專家與人工智能展開『對戰』。經過層層角逐,由哈醫大四院超聲主任董曉秋教授帶領的黑龍江團隊拔得頭籌,以87分的總成績奪冠,僅比人工智能低了4分。
為了還原本次『人機大戰』的過程,28日,記者采訪到了董曉秋主任和她的團隊成員張立維、韋紅醫生。
初賽:20分鍾
PK內容:50道題目靜態超聲圖片
專家用時14分鍾人工智能不到3分鍾
『乳腺疾病人機大戰』吸引了來自北京、四川、上海、黑龍江等12個省市的團隊參加,每個團隊有三名成員,其中很多人都是國內超聲領域的大咖。超聲醫生此次的『對手』——人工智能,是一款能夠識別乳腺腫瘤超聲影像的軟件。參賽前它已『學習』了上萬個病例,通過大數據分析,總結出乳腺腫瘤的病變特征,從而對良惡性進行辨別。
哈醫大四院超聲科醫生張立維告訴記者,初賽共有50道題目,每道題目有至少5張靜態超聲圖片,答題時間為20分鍾,也就是說醫生需要在5秒鍾內『讀』完一張片子,並給出良、惡性的答案,由工作人員操作的人工智能軟件也同時答題。時間短,任務重,對手還很『強大』,張立維坦言,『剛開始很緊張,手心都冒汗了』。結果初賽用時14分鍾,得分41分,雖然成功進入半決賽,但比起人工智能的43分,還是稍顯遜色。下場後,和工作人員一打聽,人工智能的答題時間竟然不到3分鍾!
半決賽:10分鍾
PK內容:30道題目加入動態超聲視頻
比人工智能高2分醫生團隊扳回一城
初戰告捷,包括黑龍江在內的6個團隊進入半決賽。『我們平時看超聲時,會結合二維圖像、彩色圖像、彈性成像等綜合判斷腫瘤的良惡性,這次比賽提供給我們的是二維圖像,得到的信息量相對少。』哈醫大二院超聲科醫生韋紅說,他們要在10分鍾內完成20道靜態超聲圖片及10道動態的超聲視頻並給出答案,因此半決賽難度明顯加大,競爭更激烈。
董曉秋主任和張立維、韋紅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遇到腫瘤性質分辨不清的,最後由董曉秋『拍板』。張立維回憶,當時有一張片子他覺得良性的可能性大, 『因為腫瘤的邊緣清晰,內部回聲也沒有鈣化,符合良性的特征。』但在有32年超聲經驗的董曉秋主任看來,這個腫瘤後方不清晰,仔細看已侵襲到肌層,應
該是惡性的,最後結果也證實了這一判斷。該輪中,黑龍江團隊憑借出色表現,得分29分,只錯了一題,成功扳回一城,而人工智能則為27分。
總決賽:5分鍾
PK內容:20道動態視頻病例
奪得比賽冠軍僅4分之差惜敗人工智能
總決賽中,黑龍江和四川兩支團隊需在5分鍾內經過20道動態視頻病例的『洗禮』,最後黑龍江團隊以4分之差惜敗人工智能,但以總比分87分奪冠。
韋紅說:『我們每天都要看大量的患者,學習主要依靠經驗積累,而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時間內學習上萬個病歷,學習能力實在太強了!』
董曉秋主任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但從目前來看它還無法代替醫生。『我們超聲醫生看病人時,往往是結合病史,以及每個個體不同的特征來分析病變,得出結論,人工智能在這些方面是無法替代人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