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記者 周秘)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16日,『聚文明力量促鄉村振興』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主題采訪團來到《烏蘇裡船歌》創作地饒河縣。

在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赫哲族文化研習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伊瑪堪傳承人葛玉霞正在給學員們進行伊瑪堪說唱教學。她告訴記者,現在研習所有16個學員,最小的只有7歲,除了伊瑪堪,研習所還會教授魚皮畫、樺樹皮畫等赫哲手工藝品的制作,傳承和發展赫哲族文化。
38歲的張營州2011年就開始學習赫哲族文化,如今已經能夠獨立上臺表演伊瑪堪。『作為赫哲族,我們有責任傳承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等我的孩子再大點,我也會讓他學習。』張營州說。

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黨委書記王志斌介紹說,2017年省民委專項投資700萬元擴建四排赫哲族鄉風情園二期12000平方米。同時建設完善了文化站、農家書屋、烏日貢廣場和自駕游廣場等多處文化場所。通過傳承和發展赫哲族文化,『扮靚』美麗鄉村。2018年四排赫哲族鄉創客孵化園建成,在創客園可以近距離和赫哲族人學習縫制屬於自己的魚皮掛件,可以品嘗烏蘇裡江水灌溉生產的純綠色大米......今年以來,風情園已經吸引了7萬多名游客。
四排赫哲族鄉還持續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制定了公益性崗位、四排農民新居小區保潔人員和村乾部抓環境衛生工作考核辦法,開展星級評定和『赫鄉最美』評選活動,同步開通『赫鄉之聲』小喇叭,弘揚先進,通報後進,調動農民群眾創新創業和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實施了文化村昇級改造項目,建設復古涼亭3座,修建甬路500米,修築新村道路護坡1200延長米,鋪彩磚3000平方米。

目前,饒河縣有國家級文明村2個,縣級以上文明村佔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