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網媒鶴城行:一場黑土地上的收獲之旅
2018-08-29 22:0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姜輝 那鵬翔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9日訊(記者 陳顯春 姜輝 那鵬翔 莊園)8月29日,『砥礪四十年奮進看鶴城』 ——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新媒體采訪活動開始深入各縣區,先後走進鋼花四濺的中國一重大裝備制造車間,關鍵性合金鋼材提供地建龍北滿特殊鋼,產業扶貧基地、推行『1+3』群眾工作法的龍江縣,有著『龍江第一村』之稱的甘南縣興十四村采訪。在車間,在沃野,在村捨,采訪團開啟了一場黑土地上的收獲之旅。

  鋼花四濺,機器轟鳴。在中國一重生產車間,采訪團行走在幾十噸上百噸的鋼鐵鑄件之中,為中國裝備制造業達到了國際水平感到自豪。圍繞中國一重落戶富拉爾基區10家配套企業,協作配套的『一重模式』,也將成為齊齊哈爾發展的新增長點,為齊齊哈爾打造裝備制造業千億級別產業集群奠定了基礎。

采訪團走進中國一重采訪。

中國一重鍛造車間鋼化四濺。

  建龍北滿特鋼的軋鋼廠大棒生產線上,1200度高溫的鋼錠被軋成一條條方坯,然後再根據需要加工成各種型號的鋼材,這種被廣泛應用於汽車、礦山、軍工等領域的關鍵性合金鋼材,出口澳洲、非洲等地。

采訪團走進建龍北滿特鋼采訪。

  采訪團趕到龍江縣最大的扶貧項目——黑龍江綠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時已是正午。在綠銘公司黑木耳栽培基地,春木耳已經采摘完畢,完成使命的菌包掛在大棚裡隨風搖擺。該公司木耳產業可以帶動一萬餘名貧困人口,其中2000人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產業扶貧,長久之策。

龍江縣木耳產業帶動脫貧。

  龍江縣推行『1+3』群眾工作法已經6年,該方法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農村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和『放管服』最後一公裡。在哈拉海鄉西裡村的服務大廳裡,2名正在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群眾說繳費、辦證不用出村。據介紹,『1+3』群眾工作法將在齊齊哈爾全市進行推廣。

  29日下午,采訪團走進『龍江第一村』甘南縣興十四村,村史紀念館記錄了該村發展變化歷程,采訪團成員被拼搏創業敢為人先的興十四人感動了,從住草窩棚到大別墅、從吃不飽到免費供應主食,從肩扛人拉耕作到大機械現代化農業,興十四村的奇跡是乾出來的。

采訪團走進興十四村村史館采訪。

  從富拉爾基到龍江縣,從龍江縣到甘南縣,采訪團奔波數百公裡,雖有疲憊,收獲更多。

采訪團在『龍江第一村』興十四村合影留念。

  『砥礪四十年奮進看鶴城』 ——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新媒體采訪活動由中共齊齊哈爾市委、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黑龍江東北網絡臺承辦。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砥礪四十年 奮進看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