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記者 陳顯春 孫曉銳 那鵬翔)黑龍江省拜泉縣團結村距離縣城6.7公裡,可這個不算偏僻小村卻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貧困人口多、村民人心散,被譽為精准脫貧難度大的『難心村』。可是,隨著2017年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的到來,短短一年時間,打出了『三位一體』脫貧攻堅『組合拳』,抓牢黨建聚民心,發展產業促民富,優化環境惠民生,讓昔日無資金、無資源、無資產的貧困村、落後村、上訪村變成了和諧村、美麗村。

8月30日,東北網扶貧典型采訪組來到拜泉縣團結村,探訪這個扶貧樣板村的『蝶變』。
『通往村子只有一條窄路,自來水定時供應,缺樹少花沒景觀,健身娛樂沒場所……』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隊長王緒新回憶起了2017年年初入村時的場景。

可比眼前環境更為殘酷的是這些城裡來的工作隊員沒有農村生活經歷,不習慣農村的生活起居。『既然來了,就得乾出樣來』,帶著責任使命的工作隊心中裝有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駐村第四天,王緒新帶領工作隊和鄉村乾部組成工作組入戶走訪,當走訪到三屯的房令坤老人家時,了解到老人患有腦出血後遺癥,長年臥床不起,老伴也患有腦梗和心髒病,都沒有了勞動能力。他大兒子前些年車禍身亡,2017年當海員的二兒子出海時船又沈了,連屍骨都沒找到。病魔和老年連連葬子的雙重磨難,讓老倆口心力交瘁,只靠著10畝薄田轉包和低保度日,生活十分艱辛。見到工作隊,老太太見面就說『黨來幫我們了啊』。老人用黝黑皺巴巴的手,緊緊地抓著王緒新的手,仿佛他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王緒新心裡沈甸甸的,沒能控制住噙在眼中的淚水。

駐村工作隊的任務是把黨的聲音和黨的扶貧政策帶到鄉村,讓貧困村民都能得到黨的溫暖,過上好日子。王緒新和他的隊員們對於這種直觀的衝擊力所震撼,駐村以來,他們遇到了種種工作和家庭困難,但都沒有退縮。
王緒新和他的工作隊通過調查走訪認識到,想做好扶貧工作,必須得做好基層的黨建工作。駐村工作隊指導團結村黨支部結合實際,開展了標准化黨支部創建活動,形成了『一個工作理念、七個工作目標、四個載體活動、三+X項工作制度』一整套黨建工作體系,把全村百姓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形成了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合力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態勢。

走在團結村裡,道路寬闊整潔,路旁綠意蔥蔥,每隔幾十米就有一盞太陽能路燈,沿路都是整齊統一的歐式柵欄。
王緒新介紹說,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請齊齊哈爾大學進行了整村規劃,完成了建設『一條綠色生態觀光帶,一條黨建文化宣傳路,兩塊科普知識活動區,三個主題小廣場,百家農戶庭院景』的總體設計。一年多時間,落成了358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和衛生所;購置100多平方米的黨群活動點;修建、改建道路16.2公裡;更換安裝柵欄11400延長米;安裝路燈152盞;修建黨建宣傳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休閑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廣場三個功能廣場,共3100平方米;建設一個二次供水廠;新植綠化樹11000株,新增綠化面積13000平方米。村屯道路全部硬化、柵欄整齊、邊溝筆直、休閑娛樂健身場所和器材齊全、村內24小時供水、綠樹成行、野花遍地,團結村由過去的髒亂差落後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環境變好了,收入也得增加,村民的幸福感纔能得到提昇』。在團結村食用菌基地,王緒新告訴記者,基地裡現有大棚300棟,其中250棟培植的香菇,剩下50棟是木耳,『一個大棚有7200個香菇棒,平均每個棒能出產一斤半香菇,一類二類的香菇遠銷韓國、泰國、加拿大等國,每斤能賣到六七元』。
駐村工作隊還和村『兩委』積極協調,請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多次深入團結村,幫助研究謀劃了『3+1』脫貧產業,即:小院蔬菜種植基地、小院經濟示范基地、果蔬采摘基地,加上千米冷庫項目,力爭把團結村打造成為集種植、儲存、線上線下銷售為一體的綠色有機蔬菜種植村。目前,已為有發展小院蔬菜種植意願的農戶建設了庭院大棚,采取『合作社+致富能手+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統一銷售,並建立了綠色小園菜專家答疑微信群,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蔬菜種植技術員長期駐村指導,入住了郵政局郵樂購電商平臺,讓團結村的綠色有機蔬菜走進了周邊大城市。整體項目實施後,村集體每年增收近60多萬元。

蔬菜種植戶有一位『菠菜大娘』,今年已經60多歲了,雖然識字不多,但卻把這個產業開始發展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了她的日記中,其中一篇這樣寫道:『感謝工作隊給大家要到的這麼好的項目,大棚種菜,還給打井,你們可給咱村的百姓造福了,你們是咱村的財神爺!這麼多棟大棚拔地而起,種啥菜都有,他們的收入都很好。我不知道別人咋想,我家是非常感謝你們。我不是共產黨員,但我讓我的孫子在學校積極爭取入黨。』
據悉,團結村全村戶籍人口822戶、2698人,常住人口612戶、1566人,其中貧困戶148戶、249人。王緒新說,『通過工作隊一年多的努力,依靠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的作用,團結村村民的幸福感不斷提昇,200餘名貧困人口今年基本能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