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增收路徑多脫貧腳步實 聚焦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特色脫貧
2018-09-01 07:17: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飛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日訊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我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總人口25.2萬人,有21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18.2%,有少數民族貧困戶926戶、人口1779人。

  如何深挖潛能和民族特色資源優勢,為貧困人群找到穩定增收的脫貧渠道?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依托優勢資源和民族特色,探索並穩定形成種植業、養殖業、企業分紅、就業務工等四條增收路徑,橕起少數民族地區脫貧的千斤重擔。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該縣發揮養殖業優勢,促貧困戶增收。記者在連環湖鎮南崗村采訪看到,該村實施的兩個『奶牛入托』扶貧項目,收益期都是5年。南崗村黨支部書記許敬東告訴記者,在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加上自籌資金,購買了53頭奶牛『入托』天福牧業有限公司,每年每戶貧困戶享受分紅2800元,去年貧困戶一次性拿到半年收益7萬餘元。大慶煉化公司出資購買15頭奶牛,『入托』到村裡的惠源牧業養殖場,每年貧困戶享受分紅3.75萬元。

  南崗村只是『奶牛入托』的一個縮影,養殖業促增收如今已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遍地開花。為此他們投入扶貧資金1000萬元,在敖林西伯鄉好爾陶村建設萬頭羊養殖基地,預計可帶動18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為烏力吉圖牧場借貸財政貼息貸款369萬元,帶動30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投入補貼資金的九河養生蛋合作社,帶動139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400元。腰新鄉、克爾臺鄉268戶因養豬預計戶均增收1000元。

  依托資源優勢,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靠種植業促增收。林肇路50公裡處一片楊樹林深處,『秘藏』著敖林西伯鄉四家子村林下中草藥種植基地。村委會主任周福順告訴記者,基地佔地500畝,種有柴胡、防風、黃?、黃芩等藥材,全村種藥3000畝,可帶動55戶貧困戶增收。『縣裡給貧困戶60%的種子補貼款,還發放每年每畝60元的機耕費補助和每年每畝20元的承包費補貼。』敖林西伯鄉副鄉長王強說。據悉,該縣投入資金786萬元,與亳州一家企業簽訂中草藥發展暨產業扶貧項目協議,預計可帶動2793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他拉哈鎮好利寶村貧困戶陳維榮今年在自家小園裡種了3畝谷子,長勢喜人。他說,看樣子今年年成不錯,這三畝地能增收4000元左右。據悉,好利寶村發展庭院經濟,種植綠色谷子1600畝,帶動9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563元。在種植業上,依托腰新鄉高昇玉米專業合作社,帶動了5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800元。這個縣借鑒『網上菜園』模式,打造綠色有機蔬菜生產基地1500畝,帶動166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000元。

  就業務工促增收,也成為該縣的有效路徑。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通過牽線,與當地企業對接,貧困人群成為『工薪一族』。

  伊品、九陽等當地企業在大項目施工階段吸納500餘名貧困人口就業,明年還將創造就業崗位近2000個。日前,嘎日迪旅游景區已開門納客,該項目規劃期間轉讓林地和租賃耕地,為南崗村1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000多元。項目施工階段優先安排貧困戶打工,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據統計,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民族旅游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戶262戶戶均增收6700元。此外,全縣各鄉鎮優先安排適合貧困戶就業的崗位315人次,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

  企業分紅兜底,貧困戶增收有保障。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扶貧辦副主任李世彪介紹,這項兜底產業措施主要針對無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貧困群體。政府組織2946戶貧困戶成立富民生豬養殖合作社,通過『企貸企還』模式,放大向谷實農牧集團注入的風險保證金,谷實集團獲得貸款4500萬元,再通過企業效益分紅扶持貧困戶。2017年,谷實集團生豬養殖項目為這些貧困戶發放分紅278萬元,戶均增收944元;今年預計為貧困戶分紅300萬元,戶均增收1000元左右。

  據了解,大慶煉化公司、省民委、省公安廳、省旅游委、哈師大、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等6家中省級單位共投入幫扶資金450萬元,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4個村實施『奶牛入托』、生豬養殖、家禽孵化等扶貧項目,帶動45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200元。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