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訊(實習記者 崔昕 記者 楊帆)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核電制造廠,有一位入廠30多年,技術過硬的『老臺長』,在數年的機械加工生涯中,精加工5號立車機臺長李長福恪盡職守、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用一絲不苟、始終不渝的精神詮釋著奉獻、敬業和堅守的意義。

『龍江工匠』李長福。圖片由本人提供
工作中,一些復雜、難加工的活,到他手中總能保質保量的加工好,更是能將精加工生產周期由18天縮短為現在的8天。其實,秘訣就是李長福時時都保持著一顆熱愛、創新、探索的匠心。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平時在加工各種各樣的活件的時候都反復思考,總結經驗,爭取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也正是這樣的品質讓他多次獲得『勞動模范』、『國家技能人纔培育突出貢獻』、『一重大工匠』、『龍江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長年的滿負荷工作讓李長福的身體出現些小問題,但是這不能影響他全身心投入奮戰在生產一線的熱情,在公司最困難之時,他依然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為了公司發展竭盡全力的付出。2017年,核電制造廠的一件不尋常半精加工活成了燙手山芋,李長福卻主動找到制造廠領導,提出想法,為公司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多萬元。此後,又連續挽救錐形筒體等2件活件,總價值近千萬元。他說:『在一重工作了近三十年,企業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現在企業出現了困難,我們只有加倍的工作付出,同企業一起度過難關,纔不愧對於企業,員工不能光考慮眼前的利益,也該為公司多想想。』
李長福經常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他說:『教人一招,長人一能,也勝造七級浮屠!』他教過的年輕人中有許多現已成為分廠的勞動骨乾,有的已經成為機臺長和主技工。近幾年,公司還成立兩個『李長福工作室』,一個搞創新,一個做技術傳承,同時還把『李長福操作規程』作為核電制造廠專業化生產的指導規程,進行固化、提煉和推廣。
記者手記:身為一名核電人,又是機臺長,難活、累活他搶在前、乾在前。他心有精誠,手有精藝,用極致追求和匠心精神彰顯著當代工匠精神,用自己的過硬本領和匠心品格推進著企業從外延再生產向內涵再生產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