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齊齊哈爾克山縣:小土豆成就富民大產業
2018-09-01 11:5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姜輝 陳顯春 那鵬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日訊(記者 姜輝 陳顯春 那鵬翔)馬鈴薯又名土豆,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薯片、薯條、粉條都是以它為原料做成的。在齊齊哈爾市克山縣,小小的土豆年產值達到數十億元,還實現出口創匯數百萬美元。

 克山土豆實現機械化播收。

  克山縣地處北緯47度,境內土壤以黑鈣土為主,晝夜溫差大,氣候冷涼,極其適合馬鈴薯的生長特性,是馬鈴薯最佳育種帶。

  早在1934年建立的具有國家級馬鈴薯改良中心和亞洲最大的基因庫的黑龍江省農科院克山分院就坐落在克山縣,研發培育的『克』字號系列品種在全國應用面積達三分之一以上。

  克山縣充分利用這一科技資源優勢,加大品種研發力度,以興佳薯業為主體,以省農科院克山分院為依托,整合黑龍江龍科種業、仁發農機合作社等科技、設備、基地、品牌和市場資源,提高種薯品質,針對全粉和薯條加工需要和不同地區種植需要,建立起適應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定向繁育體系,打造東北最大的種薯繁育基地。同時大力引進高品質、高乾物質、高淀粉含量的荷蘭專用薯品種5個,乾物質含量在25%-28%,平均高出國內品種5個百分點,使原料與產品產出比由6:1提高到4:1,大大縮減了加工成本。

 克山土豆系列包裝產品。

  克山縣還把標准化種植作為發展馬鈴薯產業的有效手段,促進馬鈴薯產量和質量『雙提昇』。與東北農大等科研院所開展院縣、場縣共建,普及推廣『六統一』耕作標准和『深松、大壟、良種、防病、噴灌』先進模式。引進國際種植技術,全面啟動荷蘭良好農業GAP栽培模式,重點推廣前茬輪作、秋整地、整薯播種、動力中耕、聯合收獲等關鍵技術,2017年,該模式種植的尤金品種單產達到3.5噸/畝。

  如何由『種的好』轉變為『賣的好』,市場銷售是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的關鍵環節。

  克山縣加強與一線城市合作,成功與上海簽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作為上海市唯一馬鈴薯外延基地,並與首批上海10家馬鈴薯主食化食品企業聯合成立農產品股份公司,共同開發富硒馬鈴薯、彩薯顆粒粉等主食加工原料。大力推進『互聯網+』模式,帶動全縣電商網店500餘家,銷售馬鈴薯淀粉、休閑食品、主糧化等三大類40多個產品,實現馬鈴薯銷售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利用哈洽會、上海新春大聯展等國家級展會和省、市各類展會,廣泛推介產品, 『克山土豆』不僅搶佔了國內市場,還成功開闢俄羅斯、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際市場。

 市民青睞克山土豆。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2017年4月開工建設的克山縣雪川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是國內第一家鮮切薯加工項目,是黑龍江省政府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7.2億元,設計年處理加工馬鈴薯30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利潤1.5億元,稅金0.5億元。該項目全部引進荷蘭鮮切薯加工技術和加工工藝,定制荷蘭生產線,產品涵蓋鮮切、去皮、塊、片、條、絲、泥等系列,冷凍、油炸、熟、半熟等共20個品類上百種單品,為國內首家規模馬鈴薯鮮食加工企業,銷售市場極為廣闊。該項目目前又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廣東嘉士利集團,三方聯手開發美式薯條、薯片等休閑食品。

  坐落於克山縣馬鈴薯產業園區內的華彩薯業彩色馬鈴薯加工項目,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項目一期投資6000萬元,可年加工彩色薯條3000噸、薯片3000噸。該項目落實彩薯原料1萬畝,完成『龍華彩』商標注冊,建成6600平方米的薯條車間,年實現產值5800萬元,出口創匯200萬美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壯麗七十年 振興看鶴城

【專題】砥礪四十年 奮進看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