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連著科技和創新,一頭連著產業和市場,新材料產業,越來越受到矚目。9月6日,在哈爾濱開館迎賓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上,以『促進新材料生產應用』為主題,在全面展示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總體水平的同時,更讓與會者直觀領略到,新材料正在生產應用領域『起舞』。
參觀新博會,驀然發現,無論是C919大型客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復興號動車組車輪、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嫦娥』號、『神舟』號……這些『高大上』的名字,還是用秸稈和稻殼制成的購物袋、方便飯盒,乃至電池、保暖衣這些日常用品,都關聯著同樣的領域——新材料應用。
在雲南展區,雲南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副處長姜瀅介紹,此次展出產品包括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涵蓋鈦、鍺、錫等稀有貴金屬及液態金屬材料共70餘種,應用領域涉及電子信息、機動車催化淨化劑、海洋工程行業、化工行業、航空航天、汽車工業、光伏新能源等多個領域。此次參展的雲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的母公司雲南錫業集團是世界錫生產企業中產業鏈最長、最完整的企業,在世界錫行業中排名第一;雲南臨滄鑫圓鍺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鍺產業鏈最為完整,鍺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均居國內第一位。上海展團則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培育提昇綠色新材料』為主題,重點展示上海『航空材料、汽車輕量化』等新材料領域的研發制造水平,共展出企業20餘家,其中不乏寶武集團、上海石化、上海華誼等行業內知名企業。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一代產業。步入第五屆的新博會,如同新材料領域的大聯歡,共有31個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均攜企業,與中航科工、中鋁集團、中國商飛等央企(大企業)一道,展示新材料生產應用成果。作為東道主,我省將新材料產業視為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的重要切入點,並借力新博會這個平臺進行全方位推介,對接合作,為轉型昇級注入新活力。據北京市經信委主任王剛介紹,北京已經與雞西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利用雞西市的石墨資源,制造石墨烯產品,實現轉化落地,形成了從原料到最終產品的產業鏈布局。相關企業還與大慶油田、中國一重等合作,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實現合作共贏。
與展會主題緊密契合,同樣在6日召開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如何讓新材料『起舞』應用領域,成為與會專家們的熱門話題。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介紹說,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產業現狀決定了我們的新材料工作必須盡快趕上。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轉型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設備、應用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橕。要加快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必須夯實新材料產業這一重要基礎。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6年底,國務院成立了由23個部門組成的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了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在重要政策制定、重點平臺建設、發展環境營造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強化產用結合。啟動了核能材料、航空材料等5個生產應用示范平臺、測試評價主中心和8個行業、區域中心,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建立了重點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機制並開展試點,支持129種新材料產品推廣應用,一批重大關鍵材料在政策的支持下實現了首批次應用。
但與會專家也指出,我國新材料產業還存在產用結合不夠、缺乏應用牽引的問題。材料是中間產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從材料到應用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從國內新材料產業現狀看,在推廣應用上仍存在困難。我們做出來一種新材料,往往只在某一領域使用,沒有做好應用領域的拓展工作。以稀土為例,我國稀土產量佔全世界的90%,但只用在幾個主流領域,其他領域應用研究做的很少。軍民融合方面,很多新材料軍工已開發出來了,但只用在軍工領域,沒有拓展到民用領域。
新材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還邀請到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聚合物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布克,解讀德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支橕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他介紹說,該研究所擁有航空航天、生命科學、醫療健康、納米材料等多領域領先實力,從研發到最終產品,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研發投資則由研發機構與中小企業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對新材料應用,這一極具產業價值的『藍海』,本屆新博會還將召開新材料產業資本技術峰會,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產、學、研、用全面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