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3年9月16日,七臺河民營經濟的標志性印記『七彩城』開門納客。資料片

寶泰隆公司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中。
黑龍江日報9月10日訊 接觸七臺河市的民營企業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們言談舉止中透露出的信心滿滿、幸福滿滿。
信心來自哪裡?幸福緣於何處?為了打開這個問號,在三天的采訪中,記者『穿越』了七臺河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七臺河的民營經濟發展,在全省叫得響。簡單說,就是醒的早、走的快、效果好。連續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市』,並被國家確定為東北地區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市,就是最好的印證。
『七臺河擁有民營經濟的傳統基因,在新時代發展民營經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實現轉型振興的重要支橕。』7月3日,在全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楊廷雙再次發出了扶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總動員。
跨越,民營經濟唱響『步步高』
在七臺河市政府辦副主任鄭福臣的辦公室,記者發現了2010年由市政協組織編寫的一本書:《風霜砥礪鑄造輝煌——七臺河市民營經濟發展歷程》。拿著這本書,鄭福臣為記者打開了七臺河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畫卷……
七臺河的『老人兒』,幾乎都知道『9388』。對於七臺河經濟社會發展,那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時刻——民營經濟自此撕下了『邊緣經濟』『夾縫經濟』的標簽,正式走上了『臺面兒』。
『「9388」是從1993年起,力爭經過8年左右時間,實施8項工程,到2000年把七臺河建成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富裕的「北方溫州」。』鄭福臣介紹,這是1992年12月28日的市委四屆九次全會上確定的發展戰略。
鄭福臣告訴記者,七臺河和溫州淵源很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千名溫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七臺河,小金鄉就是因溫州金鄉鎮青年落戶而命名。』
『「北方溫州」引領七臺河民營企業發展的歷程,溫州模式催生七臺河民營企業發展之路。』作為『9388』戰略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時任副市長的藺文彬給出這樣的定位。
從『9388』起步,七臺河探索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腳步從未停歇:
1998年,市委『掀新潮』決策誕生,即掀起新一輪發展非國有經濟熱潮,《關於放手發展非國有經濟若乾政策》同步出臺;
2001年,七臺河提出把發展焦化產業作為『一號工程』,明確『一號工程』的主體『必須是民營企業』,同時確立民營經濟為主體經濟、立市經濟;
2002年,七臺河民營經濟發展史上重要的『1029』會議(10月29日召開)明確提出『放手發動群眾,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2008年,『358』跳躍式發展規劃提出突出五個發展定位,『建設民營經濟富市』列在首位;
2018年,全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成為最強音……
20多年來,方向從未改變,決心從未動搖,腳步從未停歇。發展民營經濟,七臺河上下『一茬接著一茬乾』,只為『一年更比一年好』。
記憶,民企發展頻現『現象級』
如果說『9388』是七臺河民營經濟的起點,那麼,『七彩城』就是七臺河民營經濟起步的標志性印記,是打開七臺河人市場經濟意識的『鑰匙』。
1993年9月16日開門納客的『七彩城』,是一個商貿中心、市場載體。在『放水養魚,先放後導』的理念支橕下,一起步便踏上了快車道。
『七彩城』的崛起,帶動了全市商貿和服務業的大發展,『商店、旅店、飯店、浴池皆人滿為患,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藺文彬在《關於『北方溫州』的記憶》一文中,這樣形容當時『七彩城』的帶動輻射效應。
『說起七臺河民營經濟發展的「現象級」事件,「李寶武焦化效應」意義重大。』鄭福臣說,正是『李寶武焦化效應』,奠定了七臺河市煤焦化產業長足發展的基礎。
2001年,全國煤焦市場一片哀鴻。『這時上焦化項目,是不是瘋了?』民營企業家李寶武要上焦化項目,很多人提出質疑。
但市裡力挺,『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不要爭論,乾起來再說。』
正是這個可貴的『力挺』,項目搶佔了市場回暖的先機,李寶武也挖到了七臺河煤焦化產業的『第一桶金』。
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級』的背後,是七臺河人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心,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
弄潮,兩千民企同臺『競風流』
2015年8月創立的電子商務產業園,是七臺河秉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又一力作,也是七臺河民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黑龍江國之旅游有限公司是2017年入駐產業園的小微企業。這家僅有三年歷史的企業,在產業園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我們目前已在全國設立了47家分公司,市裡方方面面的扶持真的是很給力。』談及發展前景,董事長何明利信心滿滿的背後,是對市委市政府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贊許和褒揚。
在產業園,像國之旅游這樣的小微企業有115家。說起這些企業,產業園管委會李彥寶興奮得就像在談論自己的孩子:『企業主要有4類:電子商務平臺商、貿易商、服務商和科技小微企業。』
李彥寶介紹,園區2017年網絡交易額已突破2個億,目前園區建有專家庫、人纔庫、企業庫、項目庫,『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力挺小微企業發展。』
如果說小微企業是七臺河民營經濟的嫩葉新芽,那麼寶泰隆、雙葉家具則是七臺河民營經濟的領軍『大腕』。
『2003年成立、2011年上市、2016年更名的寶泰隆,目前正謀求轉型昇級』,寶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維舟介紹,公司正在大力實施產業轉型昇級戰略,由傳統煤化工向新材料產業、清潔能源轉型。近幾年,圍繞轉型昇級,寶泰隆步履堅定:30萬噸穩定輕烴、10萬噸芳烴、100噸石墨烯等一批新項目相繼投建、投產。
有著18年發展歷史的雙葉家具實業有限公司,是七臺河非煤民營企業的龍頭,2017年的銷售額為3.73億元。『目前公司正由傳統手工業向機械智能制造轉型』,公司總裁宋月輝介紹,公司投資2.1億元建設的智能生產線將於明年投產達效,『屆時,生產基地將全部打造成智能工廠。』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的七臺河,2276戶民營企業在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綠特色食品、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產業中百舸爭流千帆競,爭當新時代的弄潮兒。
支橕,惠企挺企吹響『集結號』
今年2月以來,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創新創業、發展總部經濟、支持科技創新、促進電子商務大發展快發展等扶持民營經濟發展『黃金十條』系列政策,在七臺河密集出臺。
今年7月3日,七臺河召開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將民營經濟定位為『強市之本』『富民之源』。
『這是七臺河民營經濟大發展的又一個「春天」。』采訪中,民營企業家們表示對『黃金十條』系列政策『舉雙手贊同』,對企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去年9月注冊落地的七臺河鑫科納米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嗅到了這個『春天的氣息』。公司總經理李德慧說,選擇七臺河,看中的就是這裡民營經濟發展的底蘊和政策。
對於『黃金十條』系列政策,鄭福臣用了『六個最』來概括:最簡便的審批准入體系、最給力的資金扶持體系;最可得的融資支持體系;最實惠的要素支橕體系;最直接的溝通協調體系;最貼心的關愛服務體系。
『扶持民營企業,七臺河有傳統。』王維舟表示,寶泰隆每年都能在政府獲得扶持政策,『歷任領導對企業都特別支持,支持的方式方法也很到位、很實在、很貼心。』
『免費入駐產業園就是對小微企業最直接的支持,一年省下十來萬租金,這對我們是實實在在的扶持。』何明利說,市裡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包括稅收減免、免費培訓、用人補貼等方方面面,『都是動真的,來實的』。
在七臺河,有一個微信群,從書記、市長,到各級『管事的』『做主的』,以及企業家們都在群中,企業家有事,一呼百應,溝通『零距離』。
『企業家的事是我們心裡的頭等大事』,楊廷雙表示,只有真正走近企業家、服務企業家、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企業纔能大發展、快發展,『企業發展了,老百姓纔能得到福祉』。
目標,瞄准六個百億『再出發』
七臺河民營經濟目前是啥狀況?下面這組數字中『6789』讓你一目了然。
2017年,七臺河民營企實現經濟總量140.88億元,佔全市經濟的60.9%;實現稅收26.1億元,佔全部稅收的72.2%;全市規上企業中,民營企業的佔比為83%;全市科技研發投入,90%來自於民營企業……
7月3日召開的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大會,讓七臺河民營經濟站上新的歷史起點。
『要通過改造昇級、招商引資、創新驅動做大總量,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做強質量。』楊廷雙為新時代七臺河民營經濟再上新臺階指明方向。
『產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正在制定。我們要通過三年努力,打造形成現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醫藥、制造和再制造、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六個一百億」產業集群。』七臺河市市長賈君給出了發展目標。
一項項政策接續出臺,一個個項目投建投產,一串串數字令人振奮……新一輪熱潮已經掀起,新發展能量正在釋放,七臺河民營經濟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