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0日訊(記者 王春穎)9月10日是第34個教師節,也是新生開學的第二周。褪去稚嫩、拂去青澀……不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新生無疑是教育戰線上最值得關注的群體。細膩關懷、傾聽溝通……這些『老掉牙』的教育守則逐漸被新時代教師所摒棄,面對新生,他們往往有著更奏效的方式方法打開新生入學適應期的瓶頸問題。這也是這些平凡的巨匠在不平凡崗位上做著日復一日的『小事』。

說起喜歡帶什麼樣的年級,鐵嶺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呂少春老師總是欣慰的說,自然是一年級。從教27年來,她甘心做孩子們的『大家長』。她說,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殊榮不僅釘在牆上的獎狀、擺在櫃子上的獎杯,殊榮應該是教師獲得的幸福和欣慰,『教師節,孩子們回來看看我,或者千裡送來一條簡短的信息,就是我從教以來的殊榮。』

呂少春老師的微信名叫『童心』,陽光樂觀的性格,細膩入微的情懷,讓她成為了很多學生的『忘年交』。這種教學模式在哈爾濱市鐵嶺小學比比皆是,在今年9月3日開學典禮上,鐵嶺小學校長孫欣和新生們做了一個約定:在鐵嶺小學的5年,約定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自己背書包,自己洗小手帕,保持良好的視力健康。因為鐵嶺的老師們堅信『約定促養成』。呂少春老師也和自己班級的孩子有約定,那就是堅持誦讀,『得語文者的天下』,良好的誦讀習慣陶冶情操,更可以習得規矩。呂少春老師堅持讓學生們學習《弟子規》,讓規范規則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教育學生。
從教27個年頭,呂少春老師自己都記不清帶過了多少畢業班,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一個循環,在她看來,一年級新生是最值得關注的群體。『其實一年級的學生,和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無異,他們喜歡無拘無束,乍一入學,受到了規則的束縛,適應得比較慢,很多孩子會出現生理疾病,所以一年級班主任更應關注學生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呂少春老師說。
呂少春老師告訴記者,『童心』就是要現在孩子的角度講孩子話,做孩子的朋友,要秉承教育初心,保留成為教師之初的童真,教育無小事,每天重復在做每一件小事,即便是最簡單的一件小事,也要不懈怠不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