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3日訊 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迫切需要發揮好知識產權對創新的驅動力和支橕力。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精准發力,實施專利優勢企業創建工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工程、『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程、知識產權人纔隊伍建設工程。截至今年上半年,黑龍江省有效發明專利達21197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58件;上半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7%,高於全省規上工業增速6.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增加值領跑,知識產權支橕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顯。
創新貼近市場專利技術100%產業化
『我們自主研發的0.25米厚的房屋外牆模塊保溫效果可以媲美3.2米厚的磚牆,而且可以全部采用再生混凝土澆築,真正實現建築垃圾的循環利用。』日前,在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成高子鎮的哈爾濱鴻盛集團產業化基地內,研發中心副主任翟洪遠與記者走進該集團研發的一個三層被動式房屋時說,『冬天即使不用采暖設備,這裡室內溫度也能達到將近20℃。』在牆體保溫節能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鴻盛獲得了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全國新型牆體材料節能減排示范企業、中國專利優秀獎等榮譽,2017年被國家住建部認定為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
成績的取得緣於鴻盛集團對科研創新的重視,『2004年我們就成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並將自主研發的200餘項專利技術100%產業化、標准化,創造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保溫與結構一體化裝配式低能耗建築建造技術及其相關配套的聚苯乙烯模塊,填補了國內空白,完成示范工程200萬平方米。』翟洪遠告訴記者。
據介紹,鴻盛集團獲得授權的專利寫入了國家行業標准。不僅如此,集團還通過專利許可方式,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50餘座產業化基地。『我們希望通過推廣節能房屋,為子孫後代留下青山與良田。』翟洪遠說,鴻盛集團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綠色房屋建造技術第一品牌。
知識產權在最具市場活力的民營企業中得到認可,並助力民企發展壯大,離不開知識產權工作在黑龍江省的不斷推進。近年來,黑龍江省啟動實施了《黑龍江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省知識產權局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專利挖掘和專利導航,引導企業進行專利布局和構建專利池,培育高價值專利;面向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開展專利技術產業化促進工作,促進了企業核心專利技術實施與產業化水平的提高。
強化知識產權生命線 促進『油頭化尾』轉型
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大慶華科股份有限公司則將自主知識產權看作是企業的生命線。這家主要從事石油化工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達15.30億元,淨利潤4815萬元,出口創匯286萬美元。
『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已成為公司的主打產品,科技創效在公司整體發展中起到了顯著作用。』大慶華科董事會秘書孟凡禮道出了公司創造高效益的背後是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發揮的『魔力』。
孟凡禮介紹,大慶華科自成立以來,不斷加大研發和技改力度,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專利、新產品,提高原料的精深加工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提昇專利產品的技術水平。公司2002年成立研發中心至今,已累計投入科研開發經費27700餘萬元,用於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科研經費支出、對外技術合作和技術引進。目前公司產品核心技術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采用專利技術生產的乙?、C5石油樹脂、雙環戊二烯等產品,已出口到歐洲、東南亞、北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公司專利產品實現銷售收入8.08億元,佔公司總銷售收入的52.8%。
『大慶華科將進一步推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的提昇,促進專利成果轉化落地,為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及大慶市「油頭化尾」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孟凡禮表示。
為培養石油石化特色方向的知識產權人纔,大慶師范學院在省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2017年增設了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市奠定人纔基礎。同時籌建石油石化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研究會,集聚石油石化領域經驗豐富的知識產權人纔,為大慶市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排頭兵助力。
大慶市是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共有4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還包括哈爾濱市、牡丹江市和伊春市。在黑龍江省越來越多的城市中,知識產權正在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作用。
釋放技術『富礦』潛力 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在2018年度省高校、科研單位專利事業發展項目支持名單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作為科研單位成功入選,得到了省知識產權局的支持。四十九所是國內唯一專門從事傳感器研發的一類骨乾研究所,科研任務在傳感器行業佔比65%。長期以來為我國的軍工和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引領了國內高端、特種傳感器的發展方向。
『在黑龍江省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背景下,我所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四十九所技術評定管理辦法(試行)》,對授權專利發明人發放獎金;在專利有效期內,專利技術授權使用或轉讓實施後,可從收取的使用費或轉讓費中在納稅後提取10%,作為報酬發給發明人(設計人),這些獎勵舉措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意識。』四十九所知識產權項目負責人秦雪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37項,今年該所預計申請發明專利28件。
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背後都需要大量的傳感器,這給四十九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四十九所『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瞄准國防信息化和國民經濟的變革性科技需求,明確該所核心技術主導方向,體系性布局自主知識產權佔點立樁。該所積極做好軍民融合這篇大文章,成立民品產業部,根據市場需求,充分釋放傳感器技術『富礦』的潛力,分別在城市大氣環境監測、農田土壤水分監測、湖泊水質監測、家用燃氣報警器等領域與相關部門合作推進專利技術成果產業化。
黑龍江省高校、科研院所是專利技術創造的『富礦』,近年來黑龍江省高校、科研院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之和均佔全省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六成左右。為促進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產業化,省知識產權局在省財政廳的支持下設立了黑龍江省高校、科研院所專利事業發展項目,今年共有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等16家高校、科研院所獲得資金支持。省知識產權局還組建了省專利技術交易服務聯盟,與重點高校、院所建立專利轉化合作機制,促進自主知識產權『富礦』的潛力充分釋放,助推龍江全面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