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佳木斯大米』向世界遞出一張新名片
2018-09-17 07:2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冬本 劉億服 張大煒 陳志偉 周正祺 金鐵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佳木斯首屆稻米節,迎來大批中外客商。

  佳木斯益海糧油利用稻殼灰年產0.7萬噸白炭黑,將水稻吃乾榨淨。

  富錦金瑪農業集團現代水稻加工車間。

  富錦市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金鐵鑫攝

  佳木斯大米品鑒活動。

  中國大米產業展覽交易基地成立。

  潘國君與科研工作者察看水稻長勢。

  黑龍江日報9月17日訊 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日期臨近,所有人的期待格外強烈。這是一次機遇,如何設計參展內容,以稻米為『核』全景呈現佳木斯現代農業發展的縮影,讓更多人深入了解佳木斯。

  這是一次亮相,集聚優勢資源要素向世界展示『佳木斯味道』,鑄就佳木斯『農字號』美譽度。

  佳木斯准備好了,將一張全新名片向世界遞出。

  在2018年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上,佳木斯大米品牌位居第20名,榮登全國大米品牌前三甲,182.45億的品牌價值令佳木斯大米再增含金量。

  好基因決定好出身。佳木斯是全國重要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也是全國公認的綠色有機食品和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省農科院佳木斯水稻分院、省農墾科學院、省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研究所、省特產魚類研究所、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6個省級農業科研院所為佳木斯培育農作物品種280多個,良種、良技、良田、良機的全環節掌控,總量、質量、銷量『三量齊昇』。自然基因加上科技支橕形成了佳木斯大米的先天優勢。

  佳木斯大米地理標志如同一張『身份證』,多年來孤軍奮戰的企業及合作社登上了『航母』,找到了歸屬感。

  佳木斯市成立了佳木斯市優質農產品行業協會、成立大米協會的目的和意義就是高標准、高質量、規范化輸出以佳木斯大米為代表的優質農產品。『佳木斯大米』標准體系出爐,形成了一套涵蓋產前、產中、產後整個過程的標准,佳木斯市大米標准體系初步建立。目前,黑龍江金瑪農業有限公司、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得首批『佳木斯大米』標志授權。

  多年來,佳木斯市不斷探索打造『佳木斯大米』品牌。有政府搭臺,帶領企業、合作社借助哈洽會、博覽會、農企對接、年貨大集等平臺將『佳木斯大米』引入沈陽、大連、鞍山、北京等市場,叫響品牌,香飄全國。如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成為佳木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載體。全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7935個,流轉土地面積515萬畝。

  初步統計,近幾年近百家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領域。2013年,佳木斯市政府引進大連金瑪集團進入農業領域,開啟『公司+協會+農戶』『公司+協會+合作社+農戶』的新模式,與農民簽訂種植合同超過5萬畝;2015年,佳木斯香蘭米業與江蘇維維集團實現了生產市場與銷售市場的強聯合,以平均價高於市場價10%-20%,與合作社簽訂合同促農增收。2016年底在廈門舉行的大米評比中,產自該企業的佳木斯大米被評為『米王』。

  去年,佳木斯市舉辦了首屆稻米節,以品牌、文化為雙翼的主題節會內外雙向強勢豎起佳木斯大米及優質農產品的全新形象,掀開了佳木斯大米百花爭艷內外皆香的嶄新一頁。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摸索,各方力量握指成拳、抱團取暖,佳木斯市走出了『政府搭臺、協會唱戲、企業參與、媒體推動』這種可復制能推廣的營銷新模式。通過佳木斯大米銷售帶動該市其他特色農產品銷售,實現既要『種得好』,又要『賣得好』,通過『賣得好』,倒逼『種得優』。

  2017年,全國首家也是唯一的中國大米產業展覽交易基地在佳木斯市正式揭牌,這不僅對佳木斯大米與銷售市場深度對接融合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對全面推動佳木斯乃至黑龍江省大米產業發展機遇空前。基地23個中心,10餘個板塊,若乾個資源體的整體對接,從種植、生產、加工、收儲、種苗培育,全僱傭鏈、全服務鏈、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等七種經濟鏈接的整體經營模式,以信息化、市場化、金融化、科技化拓展銷售渠道,實現農商對接和大米產農興民富就是佳木斯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終極目標。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

【專題】新時代新龍江新作為——網絡媒體龍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