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家鄉的金山銀山 林場青年種靈芝年入20萬元(圖)
2018-09-18 09:5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8日訊 (記者 侯巍) 『靈芝市場前景廣闊,橫山林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然資源豐富,是栽培靈芝的最佳場地』。近日,在第六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上,來自橫山林場的靈芝孢子粉、靈芝片等系列產品受到了消費者青睞,橫山林場食用菌合作社負責人姜濤向記者講述了種植靈芝的經歷。目前,該林場把靈芝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已經形成種產銷一條龍生產線。

  綠博會上靈芝展品。圖片由姜濤提供。

  清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橫山林場始建於1973年,隸屬於森工系統,位於通河縣境內。施業區經營總面積14352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26萬立方米,有林地面積13854公頃,森林覆被率96.5%。這裡流傳著這樣的故事,30年前,整個小興安嶺山脈唯有南麓橫山林場施業區內盛產野生靈芝最多,采集人員每天都用背簍往家裡運,由於植被破壞,野生靈芝也就更加稀少。作為在大山裡長大的孩子,姜濤對森林有著深厚的感情。1981年出生的姜濤,初中畢業後,在外面打工3年的時間裡,心裡一直構思著自我的創業夢想。

  為了照顧父母,2010年,他返回了老家。

  生長中的靈芝。圖片由姜濤提供。

  橫山林場建場以來全場產值結構主要以商業性采伐為主,職工收入主要靠木材生產為主,人均年收入1.2萬元。自2014年停止商業性采伐後職工收入主要靠營林生產、林下經濟、種植食用菌為主。

  『橫山林場種植靈芝有優越的自然資源優勢,所具備的獨特氣候特點,人工栽培靈芝肯定能成功。』 2014年,姜濤下決心種出好靈芝。種植靈芝最大的難題是技術問題,不懂,就上電腦上學習,並向老種植戶請教。然而,由於菌種選取不好、技術的不熟練,滅菌時間短,最初的菌袋全部產生雜菌,幾乎全軍覆滅,不僅沒賺錢,還倒貼了5000多元。

  那段日子,各種負面的語言鋪天蓋地而來,父母更加不理解為什麼他們辛苦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在城市裡打工安家,偏要回到山裡種植食用菌。每次去往靈芝大棚路上,身邊的群眾都會對他指指點點,對家裡的小孩子說以後不能像他一樣。

  靈芝。

  靈芝深加工產品。圖片由姜濤提供。

  困難並沒有讓姜濤退卻,憑著一股堅強的信念,他開始思索問題的關鍵所在。更加意識到學習種植技術尤為重要。於是在網絡上、書本中自學,請教有經驗的老種植戶,去外地向靈芝種植戶諮詢相關方面的知識。

  『蒼天不負有心人』,靈芝種植獲得了成功。僅2016年就收入7萬餘元。成功了的姜濤並沒有忘記自己是林區人,帶著林區人特有的堅韌,先後帶動4戶種植戶一起種植,從二三個大棚到十個大棚,逐漸加大規模,形成了全局最大的靈芝產業基地;還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並讓林場裡的困難戶和種植戶都加入到食用菌合作社,無私向職工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特別是靈芝種植技術;嘗試『基地+市場』、『互聯網+農業』新模式。經過不斷地探索研究,摸索出一整套的生產經驗和技術,現已經具備規模化發展能力和水平,達到生產、加工、銷售等一條龍生產線。

  2018年,姜濤種植了近10個大棚,每個大棚按照純收入2萬元計算,今年預計收入達到20萬元。橫山林場也將靈芝種植作為立場富民項目,一體化發展。從對靈芝一無所知到靈芝種植專家,5年來,姜濤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路,本屆綠博會上,姜濤看著靈芝被客戶認可,心裡充滿了自豪感。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第六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