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 (王紅蕾 記者王亮) 『黑龍江省推廣面積最大的香粳型水稻品種是什麼?』『現代農業技術成果在農民豐收增效中能起多大作用?』……記者於19日在綏化市北林區舉辦的首屆『盛昌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中,現場看到了專家團對『綏粳18』品種進行測產,結果為每公頃產量為9012.8公斤。

測產現場。東北網記者-王亮-攝
如果說『盛昌農民豐收節』是本次系列活動的一場重頭戲,那『綏粳18』就是絕對的主角。在盛昌種子繁育基地,專家團對該品種進行了現場測產,並由『綏粳18』獨家經營單位——盛昌種業為品種研發人聶守軍以及『種子培育種植能手』頒獎。
據了解,『綏粳18』是省農科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品種。綏粳18自審定後即實現成果轉化,轉化金額1100萬元,是我省單品種轉化金額最大的香稻品種。2014年審定當年推廣153萬畝,2015?2017年面積迅猛增加,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累計推廣2109.14萬畝,2017年已成為黑龍江省當年推廣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佔全省水稻種植的面積16.7%。近三年累計增收稻谷11.41億公斤,新增社會效益38.80億元。2015?2018年連續四年被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發布的《黑龍江省四大糧食作物高產、優質品種區域布局》文件推介為第二積溫帶主栽品種,也是全省推廣最快、種植面積最大的香粳稻品種。

潘國君接受記者采訪。東北網記者-王亮-攝

正在收割水稻用於測產。東北網記者-王亮-攝
佳木斯水稻研究所潘國君研究員告訴記者,作為高產、優質的香粳型水稻新品種,在保有香稻濃香、質優的特點的基礎上,其產量較以往的香稻品種有較大提昇,該品種的選育、推廣,有效解決了黑龍江省第二、三積溫賣糧難的問題,有效的促進了農民增收,對黑龍江省糧食壓艙石作用的實現及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橕作用。 專家組對於本次測產結果一致認為,該項目在試驗示范區應用『三減、增綠、增效』栽培模式和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具有顯著的節本、低耗、節能、減排特點,解決了優質香稻品種缺少良種良法的配套栽培技術以及在生產過程中難以保障其品質和效益,達到了良種良法一體化的目的;並較好地實現了農機、農藝的有機集合,相關配套技術成熟後可以大面積示范應用,實現農民節本增效的目標,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