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記者 楊帆)20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大成福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鮮食玉米加工車間,村民們正在包裝玉米,而這些開袋即食的玉米也將通過大成福自己的冷鏈物流公司配送到全國各地。位於綏化市北林區永安滿族鎮永興村的村集體合作社如今的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都得益於返鄉創業的賈洪濤。

說到永興村的巨變,村民異口同聲的說是賈洪濤帶領出來的。『2007年,我還在城裡打工,把老人、孩子扔在村裡。如今,我返回了家鄉到合作社工作,不比城裡打工掙得少。』村民劉大哥說。2007年,在外闖蕩十多年的賈洪濤回到家鄉,家鄉依舊是他離家的樣子,路還是原來的路、房還是原來的房,只是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少爺們殷切的目光,留拴住了賈洪濤的心。他說:『自己富了不算什麼,我要留下來,在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上帶領村民一起致富。』2007年,賈洪濤開始主持村裡工作,2008年,被選為村黨總支書記。

長期以來,永興村農業一直是分散種植。2008年,賈洪濤在北林區成立了第一家『大成福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掏腰包200多萬元購置設備,為入社農民支付土地流轉金和工資。發展至今,合作社不僅流轉了本村的絕大多數土地,還把觸角延伸到附近的11個村和1個農場,共擁有種植基地3處,輻射面積5.5萬畝,是本村耕地面積的三倍之多。
村黨總支又組建了『大成福』農工商貿易公司,成了由『四社一廠』組裝的『小航母』,四個合作社負責種植、米業加工廠負責加工、農工商貿易公司負責對外經營,走出了一條『農民+產業合作組織、村集體合資入股龍頭企業』的復合型發展模式。
2017年6月,又成立了冷鏈物流公司,合作社生產的產品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物流銷往全國。
在賈洪濤眼裡,在完成村增積累、民增收入的同時,建立農村社區,是實現『農業現代化、農區信息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必經之路。
2013年,賈洪濤帶領永興村在綏化北林區建起了第一個農民社區。2013年到2015年,永興村共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四棟近3萬平方米的農民新村住宅樓、3000多平方米的廣場和幼兒園、小學校等。2015年末,在廈門成立了大成福愛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林區的綠色農產品有了『據點』。如今,『大成福』成為了輻射周邊7個村、15個自然屯的『大成福社區』。從自己發家的企業家到帶領鄉親們致富的村書記,賈洪濤屢獲殊榮,2011年榮獲『黑龍江省農民創業之星』榮譽稱號;2012年榮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全國百名科教興農帶頭人』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省百名好支書』。
賈洪濤一人致富,返鄉又帶領村民致富。預計到今年底,公司銷售總額達到2億元以上,村級資產資源累計達到2.3億元,是2007年的近200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3萬元,是2007年的4倍。『去年年底,我們進行了秸稈綜合利用,秋收後,玉米秸稈也將變廢為寶,不僅保護了環境,產生的沼氣也將為村民帶來經濟效益。』賈洪濤說,村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我將更加努力,帶領村民奔向在幸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