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稻谷裝車走秸稈盡打包 通河現代農機合作社秋收現場見聞
2018-09-24 09:5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春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秸稈打包機在現場作業。記者黃春英攝

  黑龍江日報9月24日訊 龍江九月,藍天白雲下,大片黃燦燦的稻谷飽滿成熟,美得如同一幅油畫。在哈爾濱市通河縣三站鄉三合村的稻田裡,一紅一綠兩臺農機正在快速作業,剛剛收割的稻谷香飄原野。

  這兩臺農機是通河縣盛祥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最新引進的『重要成員』——大馬力水稻收割機和秸稈打包機,它們是即將全面展開的秋收中的『主角』。

  駐足稻田邊,記者看到,隨著紅色水稻收割機向前行進,一片片稻谷被整齊地收起。10分鍾後,水稻收割機行駛到路邊一輛貨車旁,伸出長長的水管一樣的旋轉杆,稻粒就像水一樣流進貨車車廂裡。緊接著,綠色秸稈打包機上場了,它緊隨水稻收割機之後清理殘留在地裡的秸稈,然後將秸稈打包成一個個方塊兒運走。兩臺農機『走過』,田地平整乾淨,惟餘稻谷清香。

  正在現場指揮的盛祥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君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這臺水稻收割機是目前國內先進的大馬力水稻收割機,它作業速度快、標准高,能一次完成割下、收起和脫粒三個程序,一天最少能收割50畝水稻,工作效率是過去人工收割的20倍。那臺秸稈打包機是處理水稻秸稈的『神器』,有了它,秋收後地裡留下的水稻秸稈就再也不用發愁了。

  通河縣啟農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安永全更是躊躇滿志:『現在正是大田收割時期,我們合作社的35臺水稻收割機已全部下地乾活,另外新買的15臺自走式秸稈打包機也馬上投入使用。』

  通河縣是水稻種植大縣,全縣種植水稻160萬畝。近兩年水稻產量和品質逐年提高,水稻單產已達到1200斤,通河大米品牌也在全國叫響,這其中全縣17個現代農機合作社功不可沒。在農業生產中,現代農機合作社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在鄉村振興的宏圖偉業中,現代農機合作社的作用也愈發凸顯。通河縣農機總站站長祁文秀告訴記者。

  2017年,盛祥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整合通河縣五家農業合作社,組建合興鏵水稻聯合社。目前,聯合社跨區域經營耕地52000多畝,帶動入社農戶1248戶;大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有5000多萬元的農機裝備,早已實現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今後將承擔全縣三分之一的秸稈收儲運任務……

  昔日『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的勞作場景,在我省96.8%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的今天,已成為歷史。歷經15載不懈努力,我省組建起1481個現代農機合作社。馳騁在黑土地上的150多萬臺拖拉機,正在唱響新時代的現代化農業之歌。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