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 (記者 侯巍 楊帆 劉楠 付巍) 九月的三江平原,大地『流金淌銀』。大農機轟隆隆在一望無垠金色的稻田往來作業,公路上時不時急速駛過大型運糧車輛,處處是喜人的豐收景象。

陸向導和雷沃農機。蔣國紅 攝
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黑龍江考察首站來到建三江,與正在農場收獲水稻的10名農機駕駛員親切交談。
27日,記者來到建三江,見到10名農機駕駛員中的其中兩位。交談中得知,他們不但是技術高超的機車能手,還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
在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地頭,農機駕駛員陸向導滿懷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了見到總書記的情景。

陸向導在萬畝大地號上心情不平靜。蔣國紅 攝
陸向導是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的農業工人,種了384畝地。今年他花27萬元新買了收割機,第一次開鐮。25日下午,他駕駛『谷神』收割機在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收割。據了解,萬畝大地號佔地面積1.43萬畝,平均畝產610公斤。陸向導說,以每車每天收割150畝計算,收割完萬畝大地號需要10臺收割機開足馬力乾9天半。智能化、標准化、信息化在種植戶嘴裡已不是新鮮詞,七星農場已經全部實現了農業現代化,運用現代化耕作手段,一年農耕加起來不足30天。
在金色的收獲時節能見到總書記,還和總書記握了手,說了話,這讓小陸無比激動。陸向導說:『總書記這麼忙還來看我們,和我們心連心,我們要更加努力,一定加油乾,為國家種出更多綠色優質的大米!』

全國科技示范戶張景會。蔣國紅 攝
全國科技示范戶張景會的示范田家裡,稻浪滾滾,一片金黃,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飄蕩著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作為10名駕駛員中的一員,張景會向總書記介紹了種植情況。他今年種了340畝稻花香,不僅在稻米的品種上做了調整,增加了富硒稻米,還自產自銷,將優質大米銷往山東等地,實現了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他家裡有4臺大型農機,年產水稻180噸,年收入達到20多萬元。作為全國科技示范戶,張景會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立了自己的大米品牌和互聯網銷售模式,並進行有機水稻種植得到了認可,每年有上萬人來觀摩學習。
『總書記心系北大荒,關心職工,讓我們種地打糧的信心更足了,乾勁兒更大了!我們一定要繼續努力,為國家種出更多更優質的糧食!』張景會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