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日訊 (記者 侯巍) 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建三江考察農業生產期間,一個年輕的團隊受到了親切接見,他們都是來自天南地北的農業科研人員,平均歲數僅32歲,朝氣蓬勃,纔華橫溢,紮根兒龍江沃土,為墾區農業現代化發展屢立戰功。27日,當記者來到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走進他們中間時,真切感受到了總書記對一線科研人員的親切關懷與殷切期望。

科技園區標志。陳寶林 攝

科研團隊。蔣國紅 攝
在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溫室大棚內,粉紅色的蓮霧、大串的香蕉、黃燦燦的柚子讓人垂涎欲滴,大棚外實驗田裡矮高粱一片火紅異常喜慶。據園區負責人介紹,建三江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在技術推廣上堅持科技園區試驗示范先行,試驗成功後再進行大面積種植。
『習總書記說的話我此生都不會忘。』科技園區黨支部書記苑麗回憶起見到總書記的情景,內心仍然難掩激動。
苑麗說,當日下午,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實驗室時,現場立刻響起了如潮般的熱烈掌聲。總書記向正在實驗室忙碌的他們了解谷物品質、土壤測試分析情況。當習總書記聽說,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30人科研隊伍,卻累計承擔了576項課題任務時,給予高度肯定。他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中國現代化就離不開農業現代化。我們這麼大的國家,農業是不可或缺的。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纔、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農業科技大有潛力、大有可為,希望你們再接再厲、不斷提高!

『綠色三江 夢想田園』稻田畫。陳寶林 攝

實驗田裡的噸谷6號。陳寶林 攝
總書記和科研人員一一握手,親切問候。苑麗說,總書記的手特別溫暖,直到現在手上似乎仍能感受得到那份溫度。
『總書記對我們的囑托,既是鞭策和鼓勵,更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我們要繼續擼起袖子加油乾,為墾區生產提供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橕。』苑麗說,『園區給了年輕人成長的良好平臺和發展機遇,能把所學應用到生產上。10年時間,實踐充分證明了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尤其是總書記來到了這裡視察工作,讓我們更加振奮,為自己的所從事的工作備感自豪。』
作為科技園區的主任,李曉輝也見證了這份榮譽。2008年來到墾區的他,十年裡錯過了很多人生重要的時刻,比如錯過女兒的出生,錯過女兒5年的成長;但來到這裡他並不後悔,經過這些年不懈努力,建三江實現了水稻畝產從400斤到1100斤的巨大飛躍,這份出色的成績單裡,飽含著幾代北大荒農技人的心血與汗水。

年輕的團隊。蔣國紅 攝

配方實驗。蔣國紅 攝
李曉輝感慨地說,總書記來到我們身邊,特別讓人振奮。作為科研人員,總書記對科研人員的肯定,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奮斗的目標,未來將在優質米篩選品種上勇於創新,在技術研發上不斷突破,為農民節本增效,更好保護黑土地,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三江土地面積大,農業發展好,機械化程度高,只要我們更加努力開拓進取,完全可以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綠色三江,夢想田園』——在建三江機場附近一處稻田裡,由幾種有色稻組成的圖案中有著這樣一句話。
對這個年輕的團隊來說,總書記的囑托與期望,將是取之不竭的動力源泉,激勵著他們在廣袤的三江大地上繼續揮灑激情與汗水,描繪錦繡般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