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12個農場公司化運營 墾區紅興隆管理局改革初始亮點頻現
2018-10-04 07:21: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陸書鑫 劉楠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4日訊 金秋時節,墾區一派豐收景象。

  在紅興隆管理局北興農場第13作業站百畝林業主題示范園裡,『經濟林+中草藥』立體種植的中醫藥益母草豐收在望。

  農場場長朱寶華介紹,主題示范園是公司化改革進程中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建設的,是集生產、科研、教學、示范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采取樟子松嫁接紅松果林套種的模式,益母草已對接兩家藥廠,畝效益穩超4000元,等盛果期時畝效益確保2萬元。明年在園區啟動『數字森林』建設,將每株樹佩戴專屬『身份證』——二維碼,讓消費者看到林特產品的良好品質以及綠色無公害的特點。

  目前,紅興隆管理局管轄的12個農場都在按照公司化方式運營,呈現出個性鮮明、亮點頻出的良好發展態勢。

  牽住『牛鼻子』有破有立

  今年,『紅興隆』兩組數據引人注目:全局簽訂訂單面積190萬畝,較去年增長了70%;落實『三減』面積670餘萬畝,佔耕種總面積91.8%。訂單面積為何增長幅度這麼大?落實『三減』覆蓋面積為何這麼快?

  『我們在公司化改革中,牢牢牽住提昇市場競爭力這個「牛鼻子」,將產品引入市場,打造公司做主導、基地做基礎、業者做成效、服務做保障的運營體系,達到公司增效、職工增收的「雙增」目標。』農業局局長陳月堂說。

  紅興隆管理局突出農場公司化改革這個重點,破除陳舊的行政思維,12個農場均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主體全面進入市場。生產經營權全部交給公司管理,全面推行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以獎勵激勵機制為導向的經營管理模式,管理局對公司進行績效目標管理,對薪酬實行嚴格審計發放制度。(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新模式提昇了農產品走進市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二九一農場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為主體向茅臺和瀘州老窖兩大酒業提供原料,今年訂單種植高粱1.2萬畝,收購保底價為每公斤2.4元到2.6元;友誼農場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兩優一早+經特』的布局思路,形成『企業+基地+種植戶』發展模式,實現定向銷售優質水稻3億公斤;江川農場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在沿海地區召開產品推介會和大米品鑒會的形式,與深圳鑫彤集團簽訂3.3億元的銷售合同。

  扭住『關鍵點』敢於嘗試

  驢在歡叫,人在歡笑,沈甸甸的谷穗彎下腰。這是在曙光農場『烏驢』小區示范園區看到的喜慶場面。

  曙光農場黨委書記張秀國開心地介紹:『公司化改革逼著我們自己闖市場找出路,只有講特色講品質,纔能有市場。公司依托擁有東北三省最大烏驢養殖基地的優勢,建起了1717畝小米種植示范園區,用烏驢糞做肥料種植生產有機小米,打造「烏驢」小米品牌。現在這種小米最高收購價格在每公斤30元。』

  公司化運營到底要做什麼?經過兩輪的解放思想大討論,通過去山東、江浙、上海、北京等地走訪調研,管理局最終明確公司化運營關鍵就是要讓農產品形成特色,以優越的品質形成強大市場競爭力,創造好效益。

  為此,管理局在爭當墾區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總目標下,提出『綠色優農、特色興農、質量強農』的發展思路,以特色為引領,全面加快質量強農進程,實施了優質米工程、質量標准檢驗體系建設。雙鴨山農場調優種植結構,種植了小麥、大麥、高粱、糜子等經特作物,每個地塊有專人負責農藥使用的指導、監督工作,產品100%實現訂單銷售。

  在產品特色和個性化方面,各農場有限公司依據自身特點,大力發展優勢項目,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曙光農場有限責任公司依據地理條件,大力發展白瓜子種植項目,訂單價每公斤24元,畝效益400元;八五三農場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大豆銷售合同,訂單價格每公斤7元,畝效益430元;雙鴨山和北興農場的中草藥種植,有效地解決了低產田效益低下的問題;北興、友誼、雙鴨山、八五二等農場種植特色鮮食玉米,打破了傳統玉米種植效益低迷徘徊的問題;五九七新創建『綠谷』食用油高蛋白生產基地,引領國內大豆生產趨勢。今年『紅興隆』共創新建立27個示范基地。

  按下『快捷鍵』深度融合

  立秋以來,雙鴨山農場休閑農業『翠博園』游客絡繹不絕。農場黨委書記王成說:『我們把產業融合作為公司化改革的一個「快捷鍵」,通過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昇產業鏈條的附加值。』

  在管理局已獲得國家農業公園、被亞太經合組織贈予『世界農都』美譽和連續5年被評全國『十佳深呼吸小鎮』的基礎上,管理局提出公司化改革要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程,做到產業相互推進、互為發展條件。

  雙鴨山農場借助已建成棚室950棟、佔地面積2000畝的翠博園果蔬基地的優勢,劃分為果蔬文化展示區、智能溫室示范區、休閑觀光旅游區、百米長廊采摘區、果蔬大棚生產區和綠色果蔬批發區六個功能區,產品遠銷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同時打造了『扁石河』『二十九團』『瓮泉』三個品牌,並對高粱原漿白酒、雜糧、蜂蜜、大米、果蔬品牌系列產品進行了重點推廣。

  截至目前,全局已通過產業融合,形成『文旅農』和諧共生產業發展局面,全局共建立四條旅游線路,為打造農產品品牌和提昇產品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支橕。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