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龍蛙農業:打造原生態好米
2018-10-04 07:23:5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4日訊 近日,『第二屆龍蛙農業金秋開鐮節暨新米簽售大會』在黑龍江省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望奎基地舉行。來自山東、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大型企業的幾十名代表走進了龍蛙農業位於五常、方正、延壽和望奎的水稻種植基地,將10萬畝龍蛙基地2019年預產出的大米訂購一空,這也標志著龍蛙農業致力於打造『中國大米第一品牌』的區域整合實踐首戰告捷。

  作為我省第一家成功掛牌新三板的農業企業,龍蛙農業打造的我國首個『寒地黑土綠色農業安全可追溯體系』,正使其成為龍江溯源農業的先行者,安全農產品的領路人。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其題寫的『龍蛙米業服務農業造福家鄉』也成了龍蛙農業15年初心不改的最好證明。

  好土好水成就獨特的生態品質

  創建於2003年的龍蛙農業,是集土地流轉、農業種植、糧食收儲、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龍蛙農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翟清斌告訴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他認為做農業的人應承擔起讓百姓吃到放心大米的責任。出於這種信念,他將龍蛙大米最初的基地設在了望奎縣西窪荒濕地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空氣清新、花草茂盛,寒地黑土土質肥沃,既是無污染的天然氧吧,也是我省水稻黃金生態地帶。與此同時,望奎全境水系縱橫,龍蛙大米全部由未受污染的天然河水和濕地保護區水源灌溉。好土好水,成就了龍蛙大米獨特的生態品質。

  在品種選擇上,龍蛙農業堅持甄選籽粒晶瑩、幽香沁人、口感勁道非轉基因品種超北二號,所有種子均為公司培育,育種過程全程第三方監理。超北二號色澤晶瑩剔透,但平均畝產560斤,產量較低。為了讓消費者吃到安全可靠的中國好大米,龍蛙農業堅持用綠色有機的種植方式生產原生態好米。

  龍蛙農業以15℃恆溫冷藏儲存稻谷,接受客戶預定後再實時將稻谷進行脫殼加工,保留稻米的胚芽,米糠和米線,以最大程度保證大米的營養價值,讓客戶每月吃新米。2012年,龍蛙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2015年、2016年,企業連續兩年獲評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

  龍蛙模式全程監理可追溯

  經過10餘年的潛心探索,龍蛙農業在土地流轉、食品安全可追溯、生產全程監理等環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龍蛙模式』。

  在土地流轉方面,為了讓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實現農民和企業共贏,龍蛙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復合型生產經營模式。通過基地農戶保底分紅、增產分紅、務工增收、整合農機增收和銷售分紅等多層次多類別分紅,保證農民增收致富。

  在食品安全上,2014年龍蛙農業新三板成功掛牌後,投入3000萬元運作了全國首個『寒地黑土農業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步入了由傳統農業昇級為『智慧農業』『可追溯農業』『定制農業』轉型之路。每袋龍蛙大米都擁有唯一的二維碼『身份證』,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或在龍蛙官網查詢,了解到每一粒大米從育種到配送的『前世今生』,實現了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管控。與此同時,龍蛙農業還制定了《龍蛙『中國好食品』發展規劃》,提出了綠色、有機、安全,有標准、可追溯的『中國好食品』的標准,其中部分指標甚至高於歐盟標准。

  龍蛙農業營銷中心經理姜世群介紹,為了保證龍蛙大米的品質,龍蛙每年出資270萬元專門聘請第三方種植監理公司,運用先進智慧農業管理模式全程監督、管理和指導合作社土地耕作、土地經營和農機使用保養等環節。也使定制消費者能通過互聯網或手機全程監控產品育種、種植、田間管理、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產品上架的全過程,真正吃上放心米。2017年10月,龍蛙大米以標准化種植、過硬的品質成功入選首批『中國好糧油』。

  區域整合吹響品牌集結號

  作為農民出身的企業家,翟清斌一直對龍江大米『質優價不優』忿忿不平。他說,『龍江大米早已是全國人民心中「好吃大米」的代名詞,但多年來卻一直因品牌泛濫、市場辨識度差難以形成價格優勢,整體效益很低。大多數消費者只知「五常大米」「方正大米」等地域品牌,卻不知到底該買哪一種品牌的商品。因此,我的奮斗目標就是用15年來積累的生產標准、市場信譽、品牌優勢、營銷渠道對我省的水稻種植優勢區域進行整合,打造中國大米第一品牌!』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今年4月15日,龍蛙農業與五常、方正、延壽、慶安、海倫等優質大米產區簽訂了5萬畝龍蛙水稻溯源種植基地建設協議,加上原有望奎縣5萬畝基地,共整合10萬畝優勢區域土地用『龍蛙模式』規范產銷行為,邁出了整合優勢區域品牌的第一步。

  率先與龍蛙簽訂合作協議的方正縣富民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迪告訴記者,以前他們村裡是286戶農戶分散種植20多個品種的水稻,這次和龍蛙合作後,將變成21個種植大戶統一種龍蛙要求的品種,並且是龍蛙提供種子、化肥和育秧大棚。省農委副主任李連瑞在簽約儀式上表示,不賣水稻賣大米是實現龍江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但龍江大米多年來始終面臨品牌雜、標准不統一、供應鏈短三大短板,因此打造優勢大米品牌,小船借大船出海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