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號外】央視新聞聯播頭題關注東北振興!
2018-10-08 09:57: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新聞聯播在頭題位置播發了新聞《東北振興:多措並舉推進農業現代化》,再次關注東北振興,趕緊來看!!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指出,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金秋十月,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農業機械化作業大規模展開,豐收的田野上展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金秋時節的東北大地,一派豐收景象。黑龍江、吉林、遼寧大力推進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黑龍江農墾七星農場正在進行水稻測產,不過,今年測產不用技術員下地,而是有衛星遙感技術,讓每塊地的產量一目了然。

  『通過我們技術人員人工測產進行對比,這個衛星影像圖,它在反映我們產量上更加准確。 』黑龍江農墾七星農場技術員姜灝介紹到。

  這些數據從哪來?答案就在農場布下的一張『天羅地網』。今年,七星農場采用物聯網管理技術,天上有衛星監測,地面還有200個監測點,隨時抓取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從種子的浸種催芽到施肥插秧、田間管理和收割,每一個環節都實現了精准管理。

  黑龍江農墾七星農場場長彭榮君說,原來講農業是靠經驗吃飯,現在靠的是大數據,這樣實現了種植效益的最大化,投入多少,收入多少,一目了然。

  這兩年,黑龍江農墾在人工標准化種植的基礎上,進行智能昇級,大面積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農業遙感、衛星導航系統等技術,整體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了68.2%。

  現代化農機裝備正改變著農業生產方式。吉林柳河縣農民楊景奎家的142畝水稻,這兩天開始收割,聯合收割機走過的地方,稻粒直接被分離,稻杆粉碎還田。機械化耕種,省事省力。瞅准這樣的商機,楊景奎所在的水稻合作社,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優惠,先後購買了40多臺套插秧機、收割機等機械設備,在滿足社員需求的同時,為附近村民提供農機服務。

  遼寧種糧大戶於會懷的3萬多畝水稻田,都安裝了先進的太陽能高效殺蟲燈和自動捕蟲器,不用打一次農藥,保證糧食綠色、安全。今年雖然當地遭遇了夏旱,仍然獲得平均每畝1400多斤的好收成。

  近年來,遼寧大力提昇農業全程機械化水平,目前,玉米和水稻兩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83%和90.5%。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牢記總書記囑托 振興發展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