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強調:『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要提高競爭力,要靠實體經濟。』『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一個現代化大國必不可少的。』這一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了制造業之於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之於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對我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對我省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抓好制造業。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廣東、江蘇等發達省份的崛起,無一不是積極搶抓世界制造業資本轉移的機遇,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迅猛發展的結果。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也把建設工業強省、制造強省作為現代產業新體系的戰略重點。只要我們持續加快工業結構調整、轉型昇級和創新發展,不斷提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就一定能打造『龍江制造』新優勢。
黑龍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大省,但是,我們在資源、科技、人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尤其是在裝備制造業方面承繼著『共和國長子』最優良的基因和血脈,同時也肩負著保障國家產業安全的神聖使命。我省電力裝備、燃氣輪機、重型數控機床等領域在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在機器人、航空航天、艦船動力、海工配套裝備等領域,實力也充分展現。在信息技術、科技革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時代,要抓住全球制造業轉型昇級和我國經濟轉型的機遇,推動實現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依靠創新把我省裝備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以裝備制造業這個『龍頭』,帶動龍江制造業躍上一個新臺階。
做好『三篇大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黑龍江考察時留給我們的重大課題,也是黑龍江實現制造業提質、增量的發力點,更是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金鑰匙。我省的『三篇大文章』,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
著力構建『老字號』傳統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原字號』資源精深加工業向產業鏈延伸、『新字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向新增長領域拓展,是我省的既定目標。只要我們改造昇級『老字號』能夠把握轉型新機遇,深度開發『原字號』不斷釋放發展新優勢,培育壯大『新字號』堅持打造振興新引擎,『三篇大文章』必定筆酣墨飽,波瀾壯闊。
要充分利用好國家重大政策、重大舉措所釋放的紅利,尤其要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中車齊車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取得新的更大業績。』總書記對中車齊車肯定,就是為我們樹立目標、標定方向。『一帶一路』是助推我省制造業加快發展的機遇,更是高質量裝備制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良機。我們要充分發揮我省的地緣優勢,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依托國際產能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集聚,加快對外貿易合作轉型昇級。要持續推動裝備制造、食品制造等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走出去』,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打造開放合作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指出,要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永遠掌握主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曾經是東北屢創奇跡的『精神密碼』,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創新引領,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向科技創新要效益。不斷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紮實推進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產學研聯合、企業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工作,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重點,常常也是難點。黑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制造業,難點也在制造業。我們要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纔有出路』的教誨,不斷完善政策,強化創新,優化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挺起龍江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