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科技之光閃耀北緯45°
2018-10-15 10:02: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論壇現場。記者蘇強攝

  黑龍江日報10月15日訊 北緯45°沿線聚集了全球大部分的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產業資源,也是國際上科技合作最為活躍的區域,這條線因此被稱為全球科技『金環』。作為北緯45°線上的東北亞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城市,哈爾濱市積極為沿線各國搭建思想交融和智慧碰撞平臺——北緯45°創新論壇,深挖北緯45°科技潛能,推動跨國跨地域協同創新發展,為全球科技創新增光添彩。

  在哈科會期間召開的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上,來自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加拿大、美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北緯45°沿線的科技專家齊聚冰城,圍繞北緯45°國家間的科技合作與寒地技術開發、高科技產業和園區間的協同創新發展等議題,共同探討開啟高寒地帶技術與產業創新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共同探索科技創新助力北緯45°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合作向縱深發展的新理念新路徑。

  『中國是一個具有巨大科學和經濟潛力的國家,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特別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我們兩國科學家的合作潛力遠未挖掘。』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副院長奇日克·謝爾蓋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他說,多年前,兩國將微電子、信息技術、光學和激光技術、新材料、農業技術和新能源等優秀領域確定為合作方向,隨著兩國科學機構之間富有成果的接觸,科技合作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相應增加,合作也擴大到區域一級。『我們願意向中國合作伙伴提供光電和激光技術、無人駕駛航空技術、超級電容器材料、生物和細胞技術等先進技術。在這方面,白俄羅斯有興趣積極參與到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計劃中。我們相信,這種互動將有很大的共同利益。』奇日克·謝爾蓋說。

  『我們圍繞北緯45°共同探討寒地技術與產業創新合作。雖然語言和文化不同,但相似的自然條件,讓我們擁有共性的生存需求,面臨相同的生產問題、環境問題,這使我們利用科學技術改造世界、解決發展問題、創造美好生活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在科技創新領域有了合作基礎,在科技成果應用方面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文華說。他認為,通過北緯45°創新論壇搭起的泛北緯45°區域跨境、跨區域科技合作平臺,既可以促進不同國家間科技成果有序轉移轉化,強化國家間、地區間科技交流,又有助於實現雙邊、多邊經貿關系和科技合作。多年來,省農業科學院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挪威等獨聯體和中東歐國家以及韓國、日本等東北亞國家的60餘個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各類優質作物資源材料交換、技術引進、交流合作等領域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圍繞各自國家的區域發展規劃和技術瓶頸,以此次創新論壇為起點,將進一步加強科技合作、產業合作以及人纔交流,推進區域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李文華對此充滿信心,

  『在完備的合作體系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對俄中心城市的國際合作優勢。』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郁說。哈爾濱工程大學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科學研究院、下新城大學等高校在冰區船舶技術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2016年,作為中方牽頭單位參與『國際地平線2020』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今天我們以北緯45°為紐帶,相識相知,以論壇為平臺,暢所欲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加強合作交流,共謀創新發展大計。我們將攜起手來,並肩前行,不斷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推動區域科技創新。』這是姚郁對於北緯45°創新論壇的期許。

  『在保障寒地基礎設施安全,打造安全「冰上絲綢之路」上哈工大可以做出貢獻。』論壇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安實直入主題。安實說,哈工大在寒地技術發展與創新方面頗有建樹。如凍土工程科學與技術突破了寒冷水環境下土壩高效修復與特殊土改良加固的技術瓶頸、寒區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性突破了寒區惡劣環境下海量檢測數據高精度采集難題等。安實認為,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是維系社會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對於嚴寒地區更為重要。哈工大在極地環境與生態方面是國際組織的發起單位之一,致力於寒區生態環境的保護,支橕國家的極地戰略。他希望以本次論壇為契機,進一步推進與會國家大學間的信息往來、學術交流、技術研發及產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交流思想、碰撞智慧。論壇上,專家們積極推介各自創新資源優勢,建言科技合作協同發展之路,為提昇區域技術與產業合作創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橕,合力推動構建北緯45°沿線開放創新合作機制。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