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青年英纔耀龍江]數控生產線上的技能大師
2018-11-05 07:22: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佳倩 趙一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苗秀正在測量516K缸體主軸承孔孔徑。

  黑龍江日報11月5日訊 還沒到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30A公房,遠遠地就看見一人身著淡藍色工裝站在門口熱情招手。80後的苗秀,是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的一名員工,也是全公司有史以來唯一一個加工中心女操作工。

  她是哈爾濱市『首席技師』、黑龍江省『龍江巾幗工匠』、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在這些榮譽的背後,是一個中專畢業的學徒工成長為研發中心高級技師的17年成長史。在一個人纔輩出的男性軍團裡,她是一枝獨秀的技術骨乾,也是奉獻春色的龍江巾幗工匠。

  1998年,初中畢業的苗秀放棄讀高中,選擇在哈爾濱東安技術學校讀中專,『一方面家裡幾代都是「東安人」。另一方面,我還有一個雙胞胎姐姐,因出生時缺氧,患有非常嚴重的疾病,那個時候上技校意味著能很快有個工作,這樣就能分擔父母的壓力了。』

  自參加工作以來,苗秀一直在數控加工中心變速器機匣殼體生產線工作。一次公司來了一批急活——要在5天時間裡制作200件新品。那時苗秀工作的生產線是三班倒,每天工作量是固定的。『如何在保證日常工作量的同時,還在三班倒中擠出時間進行新品生產是個大難題,但我也必須想方設法做到。』新品生產需要配套的設備,如此一來,9臺機床就面臨著要至少兩次搬卸刀具、夾具、安裝新設備、調整參數,再搬卸下來換到之前生產線設備的緊急情況。面對繁重又不容出一丁點失誤的嚴苛任務,在那漫長又緊張的5天裡,苗秀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凌晨3點下生產線,早上6點又來到車間。那時候大家都攢著一股勁,頂著身體極限,高效率零差錯開工。最終不負眾望,苗秀帶領她的伙伴們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幫助公司渡過難關。

  能夠圓滿完成任務,與苗秀的刻苦鑽研分不開。剛參加工作時,苗秀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到處『溜達』,完成本職工作後,看到別的機器操作過程中有什麼知識點她都記錄下來。看著別的師傅不忙了,苗秀就上前問幾句,看到別人忙,苗秀就默不作聲地幫他們抬零件。『我幫他抬零件,就可以「順手」幫他把零件裝卡到機床上,這不是多了一次操作的機會嗎。』抱著這樣的學習態度,很快苗秀就成長為生產線上的多面手,查閱圖紙、更換刀具、換型調整等樣樣精通。

  『我是技校出身,即使調整生產線、排除故障的操作越來越熟練,但是專業理論方面的短板也越來越明顯。』2004年,苗秀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完成了沈陽航空工業大學數控設備維修專業專昇本的學業,努力補齊理論知識的短板。隨後在2008年,苗秀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數控技能大賽職工組決賽獲得優秀獎;2009年參加哈爾濱市第十一屆職工技能運動會取得第8名,晉昇數控銑工高級技師資格;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龍江技術能手稱號。

  現在苗秀負責公司汽車發動機變動器機匣殼體相關產品模具的研發工作。公司承接的新型號工具加工需要的模具制作,動輒要耗費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所有新品模具只有經過她的制作、試驗之後纔能進行批量生產。不過在以往的新模具制作中,憑借現有的制作工藝並不能生產出『各式各樣』的完全嚴絲合縫、零瑕疵的零件,這就需要公司從外界采購,或承包出去進行定制。了解到公司的情況,好學奮進的苗秀自學了UG建模仿真軟件,實現對預加工零件的自動編程,把毛坯鋁塊一層一層打磨、扣樣,加工成零件成品。苗秀這一技能的開拓,不僅大大縮短了公司新品研發周期,還節省了基礎材料加工成本,僅兩年時間為公司間接創效達180餘萬元。

  如今的苗秀從未忘記剛剛工作時老師傅們的言傳身教,主動承擔起『傳幫帶』的責任,無私分享自己的技能知識、實踐操作經驗。5年間,苗秀共提出合理化建議百餘條,采納並實施60餘條,創新創效課題15項,共創造效益21.5萬元。她帶過的徒弟近20名,有10人已成為生產線的技術骨乾,2017年又被哈爾濱市總工會授予『模范名師』稱號。

  今年,公司專門為苗秀成立了苗秀技能大師工作室,苗秀和她的伙伴們繼續開啟技術難題攻關、技術技藝傳承的新征程。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