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東北網專訪欒曉燕:黑龍江大豆產業破題關鍵在於大豆標准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產業化加工
2018-11-18 19:48: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19日訊(記者 王亮)『黑龍江大豆產業如何破題』『黑龍江大豆育種在全國處於什麼地位』『大豆產量為何跟國際上比依然有差距』……面對這些問題,東北網記者於近日采訪了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欒曉燕研究員。她表示,我省大豆育種居國內領先地位,但由於我省大豆種植區域的北移,限制了大豆平均單產的提高,黑龍江大豆產業破題關鍵是良種良法配套,標准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產業化加工。

欒曉燕在今年黑農84大面積生產示范的實收測產現場。本人提供

  從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到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省三大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單產水平都超過全國平均數。特別是大豆育種居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率先開展的大豆輻射育種、自主創新的優質多抗育種印證著省農科院從傳統育種到現在育種技術創新,光合理論與育種實踐相結合在研究方面上更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關鍵詞一:忙碌、成就、責任

  經過3次的電話溝通,記者於11月14日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見到了欒曉燕研究員,她行色匆匆地剛從會議室趕回來,並表示這幾天工作十分繁忙,今天上午剛送走外國專家訪問學者,最近還要接待來自另一批外國專家。

  欒曉燕表示,黑龍江省大豆研究起步於50年代初,風雨60年,省農科院已育成大豆品種338個,成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生態區大豆的主栽品種,覆蓋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的70-80%,使黑龍江大豆平均產量從80kg/hm2提高到130kg/hm2,黑農號、綏農號、合豐號、黑河號系列大豆享譽國內外。大豆研究所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以大豆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研究所,始建於1975年4月,1983年單獨建樓,搬到了如今的地方。大豆研究所已審定大豆新品種79個,近3年內審定品種7個,在大豆產量、品質、抗性上都有所提昇,去年剛通過審定的黑農84、黑農87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

  『338個品種』是一個什麼概念?用冰冷的數字可能無法准確描述研究人員的成果與艱辛的。換一個角度,可能更清晰地認識到重要性。黑龍江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面積和單產都是全國第一,2017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佔全國的50.1%,總產佔我國的56%,可以說我國大豆的生產與供給絕大部分來自黑龍江,黑龍江肩負著大豆產業安全的重任。

  關鍵詞二:育種先進、產量差距

  雜交育種、輻射育種、優質多抗育種、高光效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技術代表著黑龍江大豆育種技術水平。欒曉燕告訴記者,黑農84是大豆研究所采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選育而成,品種集高產、優質、多抗於一體。5年平均蛋白質含量達到42.58%,其多抗性更是填補了我省兼抗大豆病毒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胞囊線蟲病品種審定的空白。而黑農87是大豆研究所與栽培研究所合作采用雜交與輻射相結合的育種方法選育而成,品種兼具高油高產廣適應性品種的特點,油分含量達到了23.6%,並不比進口大豆油分含量低。

  『黑農84、黑農87的產量和潛力非常高!』欒曉燕表示,今年在友誼農場,經專家實收測產,在綠色生產條件下,黑農84示范面積600畝,平均畝產量達到了250.2公斤;黑農87示范面積300畝,畝產量達到了246.7公斤。

  測產的產量不低,黑龍江省大豆平均產量卻不高。欒曉燕告訴記者,因為這幾年種大豆的比較效益低,所以大豆形勢一直不好,面積一直在萎縮,黑龍江南部地區能種玉米、水稻的地方,農民絕不種大豆,北部地區種不了玉米、水稻,則只能種大豆。黑龍江的大豆產區,應該是說種植區域北移了很多。這意味著可利用的積溫少了,其產量和潛力也相對弱了。

  欒曉燕認為,經過多年努力,國家在大豆育種方面與國際上差距並不太大,差距主要在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應用與生產的標准化、規模化程度上,目前黑龍江大豆生產主要應用還是『壟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技術,其實跟國外的標准化規模化的大生產、大農業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關鍵詞三:標准化、規模化

  『黑龍江大豆平均單產為125-130公斤。』欒曉燕告訴記者,主要是沒有在全省范圍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沒有實現標准化種植,大面積規模化生產只在農場可以見到。傳統一家一戶的大豆生產是粗放式經營與管理,無法達到整地、播種、收獲等過程標准化,這跟國外大豆主產國的生產條件是有一定差距的,一年到頭產量和品質都沒上去。

  在未來大豆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上,欒曉燕表示,針對產業需求,調整育種和生產方向。在育種方面上,要加強科技創新,利用現代育種技術實現品種多性狀基因聚合,來提高大豆產量、品質、抗性,滿足國人食用大豆的需求;在生產方面上,要實現良田、良種、良法有機結合,向標准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有效提高品種的產量潛力。

  目前來看,育種方面上黑龍江大豆育種水平居國內領先,新品種的單品種產量也能達到國際平均水平。黑龍江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提昇除品種自身潛力外主要是在標准化種植和規模化生產方面上,進行破題。

  『為什麼總說我國大豆的油分含量沒有進口大豆含量高?主要是由於黑龍江大豆目前混種混收,生產沒有形成規模,加工企業也收不到品質一致的大豆。』欒曉燕舉例說明:如果高蛋白品種和高油品種混種混收的話,到頭來大豆蛋白、油含量都不高。她表示,實現大豆標准化種植,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產業化加工,纔能促進大豆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只有純品種種植、純品種收購、純品種加工,最後農民纔能增收,企業也能增效,政府也能增稅。

  據了解,省農科院始終是全國大豆育種的排頭兵,代表著國家最先進的大豆育種水平,選育的品種應用面積大、輻射范圍廣,引領了全國大豆育種學科的科技進步與生產發展。在科技成果轉化上,近幾年省農科院分別與佳木斯先鋒種業、黑龍江省龍科種業等企業進行合作,其中,黑農48品種生產經營權以460萬轉讓給佳木斯先鋒種業,企業當年就有收益;黑河43品種生產經營權以2500萬轉讓給黑龍江龍科種業,創造了黑龍江省大豆品種成果轉化最高值;同時,黑農84近幾天就要跟企業簽署科技成果轉化協議。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