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墾區努力打造『中國綠色大廚房』
2018-11-26 07:3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楠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26日訊 水稻根部灑的是來自內蒙古的羊糞、山東的益生菌、齊齊哈爾的火山灰等共同制成的有機肥,葉面多次噴灑著30多種水果蔬菜制成的酵素用以增加營養,還有由雞蛋、奶粉、花椒、大料等10多種材料發酵成的糖醋液驅蟲防病。在五常山河鎮有機稻花香大米生產基地,10.2萬畝有機綠色水稻的生長過程幾近『奢侈』。據盛浪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殿發介紹,這樣種出來的大米不但飽滿、美味、有營養,還能修復土壤,對環境起到優化作用。

  作為11家『北大荒雲上農場』之一,這個基地是墾區打造『中國綠色大廚房』、對全國農業賦能的一個典型。今年,黑龍江墾區在深化『兩化一改革』,打好農墾改革攻堅戰的同時,堅持優質綠色,積極推進『三減』示范,力爭實現質量追溯全覆蓋,努力打造形成可對外賦能的北大荒農業產業生態鏈。

  紮實推進『三減』促進節本增效

  2018年,墾區進一步擴大農業『三減』高標准示范面積,在107個農場共落實農業『三減』高標准示范面積1150萬畝,比上年增加72.9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6.5%。其中,減化肥552萬畝,減農藥361.1萬畝,減除草劑236.9萬畝。

  八五○農場第七管理區種植大戶侯春良手捧自家種的水稻介紹說:去年在水稻田裡嘗試使用農場生物科技部門研發的蚯蚓素肥後,秧苗長勢好、抗倒伏,提昇了大米的香味與口感。今年他毫不猶豫地把使用面積擴大到了170畝,僅尿素使用量就減少了1700斤。

  落實『三減』,墾區多管齊下,采取了包括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大力開展秸稈還田、積極推進水稻側深施肥、推廣應用緩釋氮肥、生物農藥替代、應用高效安全助劑等多種手段。與此同時,總局黨委把農業『三減』任務納入推進墾區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工作重點舉措之一。

  發展綠色有機助推質量興農

  為實現『中華大糧倉』到『中國綠色大廚房』的轉變,墾區先後制定出臺了《墾區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全面錄入農產品產地基本情況,建立了『環境有監測、生產有標准、操作有規程、產品有檢測、應急有預案、品牌有誠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截至目前,墾區綠色食品認證和續報數量創墾區歷史新高,有效用標企業116家、產品310個;綠色食品環境監測累計面積3300萬畝,綠色食品認證面積774.6萬畝;有機食品認證企業14家,認證產品數36個;無公害農產品322個,認證面積3296.67萬畝;全國綠色食品標准原料基地62個,基地面積1586.3萬畝。

  嚴密的制度加上科學的方法,保證了墾區優質綠色發展的有效落實。在哈爾濱市松北區對青山鎮完達山奶牛養殖有限公司,記者踏過消毒地毯進入公司辦公區之後,即被告知為了保證安全生產,絕不能踏入生產區一步。據公司黨群綜合部部長侯振宇介紹,春秋季是疫情高發季節,尤其是為預防非洲豬瘟和炭疽病疫情,公司目前的防疫措施格外嚴格。

  在綠色、優質、安全的旗幟下,我省墾區打造出『北大荒』『完達山』『九三』等全國品牌價值500強企業,總價值合計達1329.42億元。

  搭建數字農服平臺服務農業生產

  走進超市,消費者拿起任意一桶完達山嬰幼兒配方奶粉,只要用智能手機掃描上面印制的二維碼,奶源、檢驗、物流、生產日期、生產商等34項信息清晰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近年來,加快推進綠色有機產業發展構建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我省墾區走在了前面。

  截至2017年12月末,墾區追溯產品的追溯規模分別達到種植業1456.7萬畝、產量619.9萬噸,畜牧業201萬頭(只)、產量3900噸。追溯產品種類涵蓋9大類100餘個品種。墾區現有的80個水稻種植農場全部建立追溯制度,並完善了種植檔案記錄及信息采集制度,且將力爭於2019年、2020年分別完成大豆和玉米質量追溯體系建設。

  『要想堅持綠色發展,實現農產品質量追溯,必須要用市場化的手段。』對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信息產業組組長唐浩有著清晰的願景。

  美好願景要用行動來實現。對標國際四大糧商,打造現代農業領域航母,北大荒集團正在從現代農業向信息農業轉變。6月26日,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與浪潮集團就雲上北大荒現代農業信息化項目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8月8日,七星農場與省農業大數據管理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共享農業大數據;年底以前,數字農服平臺全面上線應用。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龍江刮起綠色旋風20190527

【專題】龍江刮起綠色旋風

【專題】龍江刮起綠色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