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訊(王丹陽 見習記者 崔昕 記者 楊帆)在黑龍江省雞西市,有這樣一位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姜先生。十一年間,他省吃儉用,為黑龍江省希望工程捐款70餘萬元,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捐助了35名小學生、34名初中生、19名高中生、132名大學生。從無人理解到人人敬佩,他,就是孩子們口中的姜爸爸。

姜先生家住雞西,曾是一名普通職工,56歲的他現在處於半下崗狀態。雖然收入少了,但今年他還是捐助了6名學生。『能幫則幫』是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多年來,他也在力所能及地兌現自己的諾言。

2007年暑期的一天,姜先生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有孩子需要資助的消息,節目播完後,他腦子裡一直回放著一句話『孩子高考考了600多分,卻因為家裡窮念不起。』他轉頭與坐在身邊的妻子商量『咱們也幫一個吧?』沒想到這一幫,就是十一年。

姜先生夫妻倆生活節儉,但在捐資助學上,二人沒猶豫過。『錢多少是多,一天不過三餐,睡覺也就需要一張床。莫不如用這些錢幫助困難的孩子。』『你也不富裕,錢留著做什麼不好?』、『貧困的孩子那麼多,你幫得過來嗎?』……面對這些提問,姜先生說:『咱能管一個是一個,管一個就少了一個困難孩子。』
十一年間,孩子們一個一個長大,姜先生早已『桃李滿天下』。他把受助生當自己的孩子對待,他與捐助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同在一個微信群,時常與孩子們聊天、視頻。從過去拆不完的書信,到假期孩子們的探望,再到現在每一天的問候。『我資助的學生裡有8個碩士、2個博士。』姜先生驕傲地說:『我們的收獲,遠比付出多。看到孩子一天天的有出息,高興!自己做的都值!』
如今看到這麼多的孩子叫他姜爸爸,親朋間曾經的無人理解也都變成了羡慕,甚至有人也學著他投身到公益事業。孩子們總說要報答他,但他給孩子們的回答只有八個字——為國盡忠,為家盡孝。
姜先生很普通,但也很偉大。孩子們常說,姜爸爸帶給他們的不僅是金錢上的資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在這個大家庭中,有那麼多優秀的兄弟姐妹,不論何時何地、遇到什麼問題,都會有人解答。他們不會再因為貧窮而自卑,不會再因為無助而怯懦,因為在他們背後,有一個可以安心依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