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從一粒大豆開始的『豬菜同生』
2018-12-09 07:39: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德山 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9日訊 冬日裡,冰封河流,白雪漫山。

  亞雪公路7.3公裡處的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豬菜同生』產業示范園內,7棟光照充足的高大棚捨一字排開。每間棚捨,都由一條甬道劃分出左右兩個功能區:一側種菜,一側養豬。記者走進一座飼養著200頭待出欄豬的棚捨,淡淡的、類似酒糟的香氣伴著如春的溫暖,迎面撲來。棚內,聞不到臭味兒也看不見糞便,一派生機盎然:左手邊,黝黑的菜地裡苦菊、麥苗、小油菜鮮嫩欲滴長勢喜人;右手邊,一頭頭乾淨漂亮、正待出欄的肥豬橫衝直撞地撒歡兒。正在喂豬的飼養員告訴記者,溫暖和香氣,來自豬圈裡那巨大的益生菌發酵床。

  一滴益生菌,顛覆了傳統的種養模式

  養殖業的最大優勢,是附加值高;發展養殖業的最大障礙,是環境污染嚴重。

  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豬菜同生』項目,就是針對種植污染、養殖污染、環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問題實施的『生態種養循環模式』。所謂『豬菜同生』,就是在同一棚捨內既養豬又種菜、種養結合形成生態循環,徹底解決污染難題。

  在黑龍江,大豆制品是人們普遍鍾愛的食品。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驚哲集團用益生菌植物蛋白凝結劑替代鹵水和石膏,生產出的豆本豆無嘌呤生態酵素豆制品,水豆腐鮮嫩、乾豆腐味兒純,天天供不應求。可廠裡的工人們卻常常無視豆腐,就想討一杯做豆腐的廢水廢料喝。為啥?原來,益生菌豆腐的廢水廢料,是再培養益生菌的高級營養基,對人體的胃腸整理、新陳代謝極具益處。工人們說,『它的營養和價值可遠勝豆腐呢。』

  負責益生菌生產的曹林告訴記者,他們用益生菌豆制品廢水廢料做培養基,分別培養出了應用在種植、養殖、食品制作和加工全過程的5個等級益生菌:

  一級益生菌,替代食品加工的防腐劑、提味劑、保鮮劑;

  二級益生菌,添加到豆粕、玉米面、水等豬飼料中,形成無污染、無公害生物飼料,豬不得病;

  三級益生菌,制成生物肥,供棚室裡蔬菜生長,菜無殘留;

  四級益生菌,是環保益生菌,用於菜地土壤改良,解決土地污染、農殘、植物生長蟲害等問題;

  五級益生菌,撒在豬圈底部由秸稈、稻糠等做成的發酵床裡,負責分解豬糞便、殺蟲滅菌、淨化空氣的同時,還負責維持棚室溫度、提供豬生長期所需各種微量元素菌體蛋白。發酵床發酵後的秸稈、稻糠等微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農藥、除草劑,實現大田土壤改良。

  就這樣,他們從一粒大豆入手,給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來了一場『技術革命』,徹底顛覆了傳統種養業的發展模式。

  控制污染源,完成『生態種養循環閉環』

  遵循低碳、環保、零排放、無污染的設計要求,2017年8月,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啟動了『豬菜同生』產業示范項目。年底,總投資800萬元、佔地3.8萬平方米的項目投入使用。其中,棚捨面積6630平方米,生豬養殖發酵床面積2340平方米,可種植蔬菜面積2340平方米;發酵床一次添加了2340立方米的秸稈、稻殼等混合墊料;飼養育肥豬1560頭。

  養豬部門負責人王天中介紹說,1560頭豬,生長期平均每天產生832公斤糞便和1560公斤尿液。這些排泄物如果按照傳統飼養模式排放,造成的土地、河流以及環境污染,不言而喻。『豬菜同生』飼養模式,通過益生菌發酵床,共消除轉化了1560頭豬生長期內產生的268噸豬糞、500噸豬尿液,還通過微生物降解、豬拱食,淨消耗掉發酵床墊料2106立方米(約折合140畝地的玉米秸稈)。微生物、動物、植物還在棚捨裡形成了完整生態循環生物鏈:蔬菜釋放的氧氣供豬呼吸,豬呼出的二氧化碳供蔬菜光合作用,微生物降解消異味、殺菌、淨化空氣,發酵床產生的熱量、棚捨吸收日光的熱量與豬自身體溫的熱量疊加,使寒冷冬季棚捨溫度持續保持在20~30攝氏度間,為豬與菜共同綠色健康生長,提供了熱能保障。

  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任立權告訴記者,1粒大豆—5類生物制劑—1立方米秸稈—1頭豬—1噸生物肥—1畝田—1粒大豆所完成的生態種養循環閉環,零污染、零排放,實現了養殖業的『無抗』、種植業的『無化肥、無農藥、無除草劑』,有效地保障了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按照龍江森工集團大力發展森林農業、森林食品等綠色生態經濟產業的戰略布局,他們用『豬菜同生』模式做引領,按照每年每畝地玉米秸稈可以制作10頭豬發酵床用來綠色種、養的比例,正在區內全速推進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轉變。

  把三產融合,趟出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讓餐桌回到原生態』。

  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址『驚哲牧業直營店』的售貨員說:『我們的無抗、綠色豬肉,天天銷量看漲。近到尚志,遠到哈爾濱、牡丹江的客人,都說吃到了小時候的肉香味兒。』檢測報告顯示:『豬菜同生』豬肉,不僅無抗,其蛋白質、氨基酸、亞油酸、蛋氨酸、賴氨酸等含量,都遠高於普通豬肉。

  『讓安全食品綠色方便』。

  即食、半即食產品也因了一粒大豆產出的益生菌,應運而生:拉開易拉得自主加熱罐,3分鍾就可以在冰天雪地裡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由益生菌保鮮提味的營養雞湯、排骨湯;撕開蓋子澆上一杯開水,3分鍾就可以吃到嘴裡一碗香噴噴、凍乾技術+益生菌保鮮的營養粥;衝一杯黑木耳、老山芹、玉米須、猴頭菇的益生菌酵素粉,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體內代謝平衡,便捷又安全。

  『三產有機融合,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

  目前,他們正在用『一粒大豆多條產業鏈』,全速推進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希望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一二三產業全程追溯、全環節互動。

  他們把大豆加工與生物技術融合,種養產業與生物技術融合,食用菌生產、加工、菌袋處理與生物技術融合,『三莓』種植加工與生物技術融合,新型飼料產業與生物技術融合,新型肥料產業與生物技術融合,森林食材進社區與現代智能技術融合,各產業模式與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相融合。設計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基礎上的社區售賣終端,實現森林食材產品源頭安全1公裡、生產標准化1公裡、社區購買1公裡、品牌共享1公裡、體驗互動1公裡的『森林食材進社區』安全真實消費體驗。同時把『森林食材進社區』融入以旅游、觀光、康養、度假等慢生活形式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

  讓『有機出深山,健康滿人間』。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