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5日訊(記者 葛金鑫)與改革同步,與時代同行。改革開放四十年,龍江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突飛猛進,人民群眾欣享改革成果,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特別是養老事業,在各級政府以及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托舉下,實現了大跨越。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已經成為生動的現實。
隆冬時節,記者走訪了哈爾濱、佳木斯、大慶等地的養老機構,親身感受到這喜人的變化。
哈爾濱第三福利院:從青磚瓦房到養老樂園
住在哈爾濱市第三社會福利院的孫鳳舉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88歲,1988年入住福利院,至今已30年了,當時居住條件非常差,連穿衣都困難,當時我就帶著幾個伙計一起做冬衣,我還會理發,平時他們理發都要找我……如今,各方面條件簡直大變樣,不敢想像還能過這麼幸福的生活!據哈爾濱第三福利院院長崔享彬介紹,福利院是1949年建立,當時全部家當就幾間青磚瓦房,只能為『三無對象』提供溫飽和基本生活醫療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及各級政府加大對養老事業的投入,院容院貌、居住條件、生活環境及醫療飲食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老人們進行體育運動。
現在的福利院,總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還配備了圖書室、活動室、健身室等業餘活動區域。醫療方面也從原來的赤腳醫生到現在的『一級醫院』,20多位專業醫護人員為老人服務,彩超、X光、生化等輔助設備也一應俱全。
飲食方面,從過去的解決溫飽到現如今營養膳食。食堂實行自助點餐,老人們提前一天把第二天想吃的菜預定出來,這樣既能吃上他們喜歡的,也減少了浪費。正在食堂裡吃飯的劉大娘對記者說,我們現在是想吃啥吃啥,比在家裡還方便!
在一間名為『老年大學』的活動室內,很多老人在忙著。其中一個精氣神十足的老人站在案板前,龍飛鳳舞地在案板上寫出了『奮斗』兩個字,同時還給旁邊圍觀的老人們講解著;在他們身後有個小門,裡面傳來東西碰撞的聲音。尋聲望去,有幾位老人正在打臺球和乒乓球。負責管理老年大學的劉阿娜告訴記者,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業餘生活,福利院成立了老年大學,還設立了書畫班、合唱班等文化活動,給老人生活增添樂趣。

此外,福利院還制定了24小時值班值宿制度,每個老人房間床邊都配有呼叫系統,如發生意外按響按鈴,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趕到。還定期安排老人進行血壓測量等基礎醫療檢查。
如今的哈爾濱第三社會福利院,已經建設成一家集養老、醫療、護理、康復和娛樂一體的綜合性社會養老機構。現有床位近750張,供養特困老人220餘人,代養社會老人340餘人,成為黑龍江省百姓口碑最佳單位之一。
大慶市第二福利院:老人在我心中,我在老人身邊

走進大慶市第二福利院的陽光大廳,寬敞的環境,精心的布置,無人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老人在我心中、我在老人身邊』這句話非常醒目,也讓人倍感溫馨。


李院長告訴記者,該院主要接收失能失智無贍養,靠市場無法調節的老人,此外還承擔著大慶市養老工作人員培訓的工作和任務。

在二樓的康復中心,83歲的劉鳳蘭老人告訴記者,她來院裡已經6年了,每天堅持在康復中心做理療,現在腦梗後遺癥比以前好多了,自己扶著東西都能行走了,護理人員照顧的也很到位,家裡人都很放心。
福利院設有棋牌室、臺球室、乒乓球室、閱覽室、音樂治療室、作業治療室等,根據用地及功能特點,建築分為老人居住區、後勤區、辦公區等功能區,各區以中部的陽光大廳為樞紐展開布置,通過陽光大廳、過道、連廊等組成福利院的水平交通,將居住、娛樂、康復、醫療等功能融為了一體。
李院長告訴記者,我們一直秉承』一切為老人,為老人的一切』的服務理念,讓老人在這裡享受到家的感覺,過上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佳木斯市『老來福』:我們在這裡生活得很幸福!
佳木斯市老來福養護服務中位於佳木斯市東風區光復路東段心,佔地面積3142平方米,建築面積5747平方米,采取由政府投資建設、民間有志之士經營的『公建民營』運營模式,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得到極大效力的發揮。養護中心院內就是醫院,醫養結合,極大地滿足了老年人的各種需求。

老來福養護服務中心安裝有電梯,每樓層設置了聊天室、圖書閱覽室、康復保健室、心理諮詢室等多功能設施。院長張秀榮說,老來福養護服務中心已打造成集生活照料、醫療康復、老年大學、文體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輻射周邊十餘個社區的大型綜合性公辦養老機構。
李學經今年86歲,是抗美援朝老兵,和老伴一起來的老來福養護服務中心生活。說起在這裡的生活,李學經很滿意:『不錯,連飯都是服務人員給端到屋裡,子女經常來探望,我們在這生活得很幸福。』
郭慧今年91歲,從外地來佳木斯養老。老人說,在這裡吃得好,睡得好,衛生也好,感覺很舒心。
老來福養護服務中心雖是民營,但也承擔著社會職責,一些低保戶、困難戶老人也都入住到老來福,為政府減輕了負擔。
龍江養老:夕陽產業,朝陽事業,明天會更好
回顧四十年黑龍江的養老事業發展歷程,可謂滄桑巨變,換了人間。
『夕陽產業,朝陽事業』。截至2017年底,黑龍江省各類機構養老床位已達23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2張,全省醫療衛生機構轉型和領辦的醫養結合床位達到3.2萬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穩步發展,高齡津貼、失能補貼制度全面落實,每年惠及全省35萬名高齡和貧困失能老年人。黑龍江省具有服務疊加功能的健康旅居養老綜合體總數達到277家,小微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實體7200多家,養老服務領域吸納從業人員達到11.3萬人。2017年,來黑龍江省旅居的外地老年人數量達到205萬人,旅居綜合消費支出達到143.5億元。

扶老養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相信,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龍江的養老事業一定會越辦越好,越來越壯大,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
視頻:東北網視頻部
圖片: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