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建設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東北網將陸續推出『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典型報道。本次活動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策劃組織,在前期征集典型等工作基礎上,分別在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鶴崗市、牡丹江市、雞西市、七臺河市選取10個縣、10個鄉、10個村、10個企業,通過集中采訪和媒體自行采訪相結合。
東北網12月26日訊(記者 郎艾迪)公元1727年,為解決茂興站與古魯站之間的路遙水弊,新站鎮應運而生。彼時,這裡人來車往,馬鈴叮當。歷經百年滄桑,昔日驛站如今一躍成為全省西部最大的糧食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紅高粱批發市場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糧食戰略裝車點,先後被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鎮、大慶市鄉村振興試點鎮等稱號。

新站鎮是大慶市最大的農村建制鎮,有26.6萬畝耕地,6.1萬人口,下轄3個社區,11個行政村、25個自然屯。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在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全鎮上下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按照打造『肇(肇源)北農業大鎮、慶(大慶)南工貿強鎮、龍江經濟重鎮、東北物流名鎮』的目標定位,?力同心、奮力趕超,推動了鎮域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穩步快速發展。201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33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分別達到2.38萬元和1.55萬元。
現代農業促動產業全面昇級
新站鎮瀕臨嫩江,優質的水資源和寒地黑土優勢,為發展水稻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早在1984年,新站鎮率先在全縣扛起水田試種大旗,成為引領全縣水田生產的『風向標』。

近年來,新站鎮圍繞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水田生產,全鎮水田發展到10.5萬畝。通過不間斷實施土地整理、高標准農田、千億斤糧食產能、節水增糧、農業開發等農業項目,建設水稻智能化催芽車間、工廠化育秧大棚,全鎮水田生產科技化、設施化、服務化、機械化程度顯著提昇。
為了做大做強現代農業,新站鎮圍繞『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突破口,先後引進了年加工能力30萬噸的東方集團、順德米業、雀巢米粉等大型稻米加工企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積極引導農民由一家一戶經營向『企業+基地+農戶』新型經營模式轉變,帶動基地農戶5600戶,戶均增收1200元,現代農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橕。
商貿物流帶動各業經濟昇溫
新站鎮地處哈爾濱、大慶、長春『金三角』中心地帶,水路、公路、鐵路路路暢通,歷史上就是肇源西部『兩省、五縣(市)、十二個鄉鎮』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是肇源經濟發展副中心和大慶市對外流通的西南門戶。

2010年,沈陽鐵路局經過深入研判新站鎮的區位優勢,投資建設沈鐵新肇內陸港。到目前,內陸港已經完成了過貨能力380萬噸的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全國鐵路系統內規模最大、標准最高、運力最強的物流基地,並具備金融結算、出口通關、檢驗檢疫、集裝箱裝運等現代物流服務功能。
借助內陸港,不僅糧食,過往新站鎮的日用商品、建材、生資等產品的流通量也與日俱增,不斷壯大的商貿物流產業,成為新站鎮乃至肇源縣的主導產業,也形成了當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動局面。
圍繞內陸港,倉儲加工企業紛紛紮堆。2017年,年加工稻米30萬噸的順德米業落戶新站鎮,企業董事長董國民說,『對於糧食加工企業來說,物流很關鍵,在這裡建廠,不經中轉就能發貨,能節省運費一半以上。目前,新站鎮糧食物流園區規上企業發展到8家,帶動發展中小型倉儲物流加工企業125家』。
新站鎮鎮長胡東昇介紹,內陸港的商貿物流集散作用,極大地拉動了全鎮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內陸港常年務工人員有400多左右,都農閑季節,會增加到700多人,人均年收入可達到5.5元,這對本地勞動力轉移、餐飲等生活服務類行業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也間接帶動了小城鎮發展。
城鎮建設拉動三產煥發生機
從過去的『三家街』低矮泥房、交通閉塞,到現在的整鎮推進的商賈雲集、高樓聳立,新站鎮不僅實現了城鎮建設的完美蛻變,而且完成了全民素質有效提昇的華麗轉身。

近三年來,本著『多元開發、科學規劃、高標准建設』的原則,鎮裡通過招商引資、資產置換等形式,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步伐,每年為小城鎮建設注入資金2億多元,進行了道路改造、供水排水、住宅小區、專業市場、綠化美化、專業消防等工程建設。目前,商業開發面積實現110多萬平方米,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
結合全民創業活動,新站鎮闢建了全縣首家鄉鎮全民創業服務中心,實現企業服務、勞動中介、人纔市場、就業培訓、法律援助、電商辦公、產品展示等多功能一體推進。鎮裡先後投入1100萬元,建設3萬平方米人民廣場1處、站前廣場1處、園林公園1處、文化廣場13處,並在主街道安裝信號燈崗2處,增加數字監控探頭42個。同時,完善交通路網,拓寬改造主次乾道50公裡,硬化步道板3萬平米;新增和更新路燈460盞,鋪設排水管網11公裡,修建改造公廁8個,城市建設有力帶動了鄉風文明的快速發展,全鎮先後湧現出十星級文明戶230戶、星級文明家庭140戶、最美勞動者40人和文明市民30人,百姓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踐行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
隨著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鴻韻購物商場正式投入運營,引進了『好又多』大型超市,吸納200多家商戶入駐,成為全鎮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於一體的商業購物休閑商場。在發展電子商務新興業態上,建成農村淘寶服務站9個,『每天惠』服務站7家。目前,全鎮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2400家,其中新增銷售額超億元的大型商貿企業2家,新增就業崗位3000多個,增加個體工商戶800多家,直接拉動鎮域經濟發展增長近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