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十縣十鄉十企』典型報道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建設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即日起,東北網正式推出『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典型報道活動。
■相關報道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稻米新工藝:健康活米
黑龍江賽福瑞斯有限公司歷經十五載的刻苦努力,創新稻米低溫儲存和活(胚)芽米加工這兩大世界領先的技術工藝。工藝技術突破創新,讓百姓吃上普通米價的營養米成為可能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饒河小南河村:鄉村振興築夢
2015年12月,冷菊貞任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從2015年12月駐村開始,她就帶領黨員、群眾走鄉村旅游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形成具有小南河特色的促農增收模式。歷經兩年,小南河村從國家級貧困村已經發展成為全省鄉村民俗旅游示范點,共接待省內外游客3萬餘人,營業收入300餘萬元,帶領村民創辦小南河辣椒醬、酒坊為代表的鄉村產業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北安市:新時代下『紅色之城』展新貌
1945年11月15日,受黨中央派遣,延安乾部團195人歷時兩個月長途跋涉抵達北安,黑龍江省工委、黑龍江省政府、黑龍江省軍區在北安相繼建立,這也成為了北滿地區建立最早的省級民主政權和我國最北部的省級民主政權,為東北解放建立了穩固的後方戰略基地。改革開放以來的紅色北安,融入了勇往直前的改革創新精神,正奮力築牢紅色根基,弘揚紅色精神,充分利用紅色基因帶來的內生動力,探索完善富民強...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八五?農場第七管理區:繪就一幅錦繡山河(圖)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開發建設,八五?農場第七管理區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場發展成為現代化設施完備,生態宜居的小城鎮,別墅式平房住宅,豐富多彩的職工生活,繪就一幅錦繡山河畫卷。 2018年,管理區實現糧食總產57788噸,生產總值1.39億元,利潤2400萬元,職工家庭人均收入28300元。先後榮獲『省工人先鋒號』、『省五星級新農村』、『省生態村』、『省和諧村屯』、『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工人...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改革開放四十年,嘉蔭啟動民生幸福『金鑰匙』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新時代大慶市龍鳳區新發展
龍鳳區位於大慶市東南部,是大慶市三個主城區之一。轄區面積415.8平方公裡,人口29.22萬人。轄區內擁有大慶石油化工總廠中、省、市直企業38家。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大慶市肇源縣新站鎮:產業昇級助發展
公元1727年,為解決茂興站與古魯站之間的路遙水弊,新站鎮應運而生。彼時,這裡人來車往,馬鈴叮當。歷經百年滄桑,昔日驛站如今一躍成為全省西部最大的糧食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紅高粱批發市場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糧食戰略裝車點,先後被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鎮、大慶市鄉村振興試點鎮等稱號。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五大連池仙池礦泉:遞向世界的『中國礦泉名片』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陸續形成了以嶗山、五大連池、長白山等為代表的礦泉水主要生產區。其中,五大連池礦泉水口感獨特、乾爽微甜,水溫常年保持在3~7℃。其水質與法國維希、俄羅斯高加索礦泉並稱為世界『三大冷泉』。經過近四十年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五大連池已將珍貴的礦泉資源稟賦轉化為遞向世界的『中國礦泉名片』。2017年,仙池銷售總額達到2439萬元,共計生產箱裝水97萬箱,在全國已設...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樺川縣星火鄉: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煥發時代新生力
作為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之一,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曾孕育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集體農莊。3.3萬畝的優質水田,年均2525小時的充足日照,全國平均水平6倍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產出了享有『白色珍珠』美譽的星火大米。經過幾十年的精心培育與開發,如今的『星火大米』已被注冊並打造成為樺川縣『叫響全國』的綠色有機品牌。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溪水經營所:宜居宜游『醉蝶花谷』
伊春有個地方名字很特別——上甘嶺,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英勇的上甘嶺戰役,而這種精神也一直傳承至今。位於甘嶺區溪水經營所也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迅速。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綏化安達:崛起的『石化之城』
全國農業標准化奶牛養殖示范區、化工新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創新創業百強縣、全國中小城市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一項項國家級榮譽,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安達的一步一步發展。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五大連池市龍鎮:《紅燈記》故事原型地正上演嶄新發展篇章
在五大連池市龍鎮,記者看到,剛通車的開發村立交橋、乾淨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樓房、人來人往的商鋪映入眼簾,煥發出熱潮湧動的勃勃生機。龍鎮是現代京劇《紅燈記》故事原型地,行政區域總面積1136平方公裡,吉黑高速、202國道、前嫩公路、哈黑鐵路貫穿全鎮,優越的地理條件,使龍鎮成為黑河市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各類農副產品和重要物資集散地。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綏化榆林鎮:蔬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時值11月,正當家家戶戶秋收完畢准備貓冬的日子,綏化市蘭西縣榆林鎮林城村村民劉化國卻在自家的溫室大棚裡籌謀起一年的種植計劃,『我自己有1300平溫室面積,今年全部種植平菇,馬上菌種就要下地,40天左右就可以收獲,收獲期長達2個多月,產量預計在20萬斤左右,平菇市價在2.5元,仔細算算這是筆好『買賣』。』劉化國美滋滋的分享來年的增收計劃。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綏化西南村:鄉村『蝶變』
隆冬時節,記者走進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看到,筆直寬闊的水泥路貫穿整個村落,讓人心情豁然開朗;鱗次櫛比的彩鋼瓦頂民居向人展示了田園生活的溫馨和愜意;一盞盞太陽能路燈錯落有致地在馬路兩旁延展開來,裊裊炊煙描繪出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湖沿村:抓特色興產業 打造興凱湖畔旅游專業村
湖沿村是密山市白魚灣鎮東南部的一個小漁村,過去主要以糧食種植和漁業捕撈為主業,近10餘年來,湖沿村緊緊依托興凱湖的生態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巧嫂農家游』、『興凱湖風光游』、『沃野田園游』品牌,旅游業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湖沿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和旅游專業村。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龍谷農業科技園:助推七臺河生態科技農業邁上新臺階
七臺河市龍谷農業科技園於2017年7月7日開工建設,是七臺河市慧泉電力燃料有限公司煤炭轉型項目、茄子河區招商引資項目,也是七臺河市重點培植的農業現代化高科技示范園區。整個園區緊緊抓住生態農業建設,采取匯集智慧農業、休閑度假、田園社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和交易等城鄉綜合為一體的可持續性發展經營模式。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馬鞍村:美麗鄉村惠民生 文明家園沐鄉風
走進七臺河市新興區長興鄉馬鞍村,映入眼簾的是長達230米的家風家訓文化牆,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充分展示了馬鞍村新時代農村的精神風貌,更是這個村子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南瓜子飲料網絡營銷『呱呱叫』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聚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7月31日,記者隨全省『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典型報道組來到佳木斯樺南縣,該縣依托豐富的綠色農產品,大力發展食品產業精加工項目,以隆發食品為代表的企業已形成規模,並在市場中趟出了適合企業發展的路子。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從『6平米』到80家連鎖店 打拼22年的他確定了下一個目標
在哈爾濱,比優特被很多年青人所熟知和青睞,在鶴崗市,比優特更是家喻戶曉。從小門店到現代化大型商超,如今走過了22年光陰的比優特年營業額達19億元,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標更是讓人氣血沸騰。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這個朝鮮族鄉鎮有點牛!把大米搬到國宴還送上『太空』
星火鄉盛產的星火大米曾入選國宴
|
胡蘿卜素大米供應給航天員
|
科學、立體化的種植方式增加農業附加值 提高經濟效益
|
[專題]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網紅村,品江魚
江畔小漁村華麗轉身
|
從開江到封江的5月到11月裡 臨江魚館成了游客品嘗江魚和瀏覽黑龍江原始風貌的好地方
|
蘿北口岸蓄勢待發
|
[專題]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中國智造·中藥丸
提起中藥,很多人並不陌生。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在我省有這樣一家中藥機械制造企業,40年專注中藥研究,從人工到機械,引領中藥丸逐漸進入了智能生產時代。日前,記者隨改革開放40周年采訪組走進位於我省佳木斯市高新區的黑龍江迪爾制藥機械生產企業。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十縣十鄉十企』典型報道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建設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即日起,東北網正式推出『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典型報道活動。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牛棚上崛起的紅光鍋爐
在第二十九屆哈洽會上,哈爾濱紅光鍋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節能環保燃油/氣鍋爐引起了中外客商的關注,但是很多人都想不到,就是這樣一家目前位列東北地區最大、全國工業鍋爐行業排名前十、全國風電塔架制造前三強的明星企業竟是在牛棚上崛起的村辦企業。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直昇機作業覆蓋五常200萬畝水稻
『我家水稻插秧後不長根子啊,眼看都要爛掉了。』『通過你傳過來的圖片看,應該是受了藥害,你一天至少排水兩次來稀釋藥害濃度。』這是五常市農業物聯網平臺上農戶與專家在網上的一段對話,按照專家的建議,水稻病情好轉,農戶避免了20餘萬元的損失。改革開放以來,五常市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昇,2015年投用的五常市農業物聯網服務內容縱向貫穿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橫...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黑龍江『鴨稻米』養成記: 『十八羅漢』給TA當保姆
剛進大門,一股濃郁的米香撲面而來,放眼望去,青翠的稻苗漫及天際,幾只白鴨探頭探腦地藏在田間,偶爾傳出呱呱的鴨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吃得飽而是要吃的好。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蜜蜂授粉四季摘果 鹽鹼地裡種出『紅寶石』
一串串『紅寶石』掛在半空紅辣辣一片、一排排『高大上』農業設施忙個不停……大慶宏福現代科技產業園裡,身穿無菌服的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櫻桃柿子成串剪下,整齊碼放到箱子裡,幾天後,這些柿子將被端上俄羅斯的餐桌。園區裡智能控溫四季摘果,目前每天都能采摘2噸,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的鹽鹼地。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 中國一重:我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國寶』
7月28日一大早,張正國簡單吃了口飯就往單位趕,當天是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百萬一重杯』勞動競賽頒獎的日子。張正國是重型裝備事業部軋電分廠機加二班的職工,這次很有希望獲獎。獎金平均下來每人也就三四百塊錢,但是整個集團的人都很重視。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草窩棚到別墅 興十四村用了46年
寬闊整潔的水泥路、紅頂黃牆的花園別墅、迎風吐翠的落葉松,如果沒有看到『黑龍江興十四村歡迎您』的牌坊,很難相信這是距離哈爾濱市400餘公裡,不通火車、沒有高速公路的一個小村子。1956年,36名山東臨沂移民來到這裡,在荒原上搭了幾個草窩棚,釘上了興十四村的橛子;25年後,全村居民住房實現磚瓦化,這裡成為全省第一個磚瓦化村;46年後,136棟別墅拔地而起,80%農戶住上花園式別墅,這裡成...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幸福大院讓老人養老離家不離地
7月27日下午,烈日高懸,75歲的胡風英坐在村裡幸福大院的大廳裡,一邊吹著風扇一邊用手機和微信群裡的朋友聊閑。寬敞的四人間,整潔的廚房,綠樹成蔭的院落,配備完善的圖書室、棋牌室、醫護室,很難想象這是一處位於大慶市龍鳳區龍鳳鎮前進村的敬老院。
更多
東北網簡介
|
發展歷程
|
營銷服務
|
聯系方式
|
不良信息舉報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5 WWW.DB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2301000000007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黑字第083號
參評文明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