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訊(記者 孫英鑫) 在牡丹江站站史館內有一本影集,裡面有各個時期牡丹江車站的照片,從1901年建站伊始的歐式土樓,到1935年改址的牡丹江站,再到如今的高大宏偉的高鐵站,經歷118年的風雨歷程,如今牡丹江站走進了高鐵時代。


2018年12月25日,隨著哈牡高鐵的開通運營,新建牡丹江站也正式投入使用,一張全新的歐式站房照片被鄭重的封存在影集中,成為歷史的見證。牡丹江站始建於1901年,1903年正式投入運營,位於濱綏和圖佳兩條鐵路乾線的交匯處,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鐵路運輸樞紐。一百多年來,經過4次大改造,2016年4月開始進行高鐵站房改造。


新牡丹江站建築面積29515.4㎡,建築高度33.5 m,由一座側式站房和一座高架站房組成,最高可容納客流4000人。牡丹江高鐵站造型借鑒中東鐵路建築理念,以及法、德、意、俄等國建築風格的經典元素,提取牡丹花輪廓與形態,設計時運用了1:0.618的黃金比例。
其中,部分造型來自橫道河子機車庫,並且融合唐代渤海國時期的文化元素,裝飾設計采用忍冬花紋磚、寶相磚。蓮花瓦當在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多有發現,是黑龍江省稀有的唐代文化歷史遺存。
責任編輯:張廣義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