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來自黑龍江雪鄉旅游景區的報道
2018-12-28 11:11:0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玉玲 魯元珍 劉文嘉 趙洪波 張士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深度調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昇產品質量,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游等服務業發展。文化旅游是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推動力。目前,冰雪游又進入旺季,從11月15日開始,天氣一天天變冷,黑龍江雪鄉的旅游卻一天天昇溫,春節前後的床位已被預訂一空。一個地處『深山老林』的小林場為什麼如此『火爆』?原來名不見經傳的雪鄉緣何能吸引數百萬游客遠道而來?雪鄉怎樣實現從第一產業『砍林』到第三產業『看林』的巨大轉變?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來到雪鄉調研采訪,探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熱能量』。

  1.從『怕雪』到『盼雪』:冬季到雪鄉來看雪

  過去,雪鄉人最怕下雪。大雪封山,當地人好幾天出不去,生活十分不方便,有時雪下得大,房門都打不開,鄰居們就互相幫著挖雪、開門。現在,最盼著下雪,下雪意味著游客要來,生意好做。』經營家庭旅館『雪鄉第一家』的劉清林對比今昔:上世紀80年代,第一波到雪鄉來的是一批攝影愛好者,跑得最勤的一個攝影師一年來雪鄉21趟,他們就吃住在劉家,和劉清林的父親稱兄道弟。攝影師們不好意思老『白吃白喝』,劉家不好意思多收費,只象征性收點錢,就這樣開始接待客人,開起了雪鄉第一批家庭旅館。從最初的3間客房到現在的24間客房,劉清林家能同時接待80名游客,共有9名員工。

  像『雪鄉第一家』這樣的家庭旅館,在雪鄉500公頃的核心景區共有138個。這些家庭旅館大多沿著雪鄉150米長、10米寬的主街道雪韻大街排開。旅館房頂的積雪,像一個個雪蘑菇、雪桌子、雪蛋糕,皚皚白雪將這裡裝扮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

  雪鄉景區位於黑龍江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雙峰林場,距哈爾濱市約400公裡。雪鄉的雪是大自然『恩賜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與日本海暖濕氣流在這裡交匯,形成了『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奇特小氣候,雪量大、雪期長、雪質黏,厚達兩米的積雪,在風力的作用下隨物具形、千姿百態,造就了雪鄉獨一無二的冰雪世界,成為雪鄉發展旅游業、增加收入的『金山銀山』。

  雪韻大街是雪鄉最核心的區域,『全副武裝』的游客不畏嚴寒在大街上來往嬉戲,有的三五成群在閑逛,有的在自拍,有的坐著狗拉爬犁在體驗,有的大人拖著坐滑雪板的孩子在玩耍……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王素興奮地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看到「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場景,紅燈籠和白雪木屋像圖畫裡一樣漂亮,真是不虛此行。』

  屋外冰天雪地,屋內熱氣騰騰,雪鄉室內外溫差能達到50攝氏度。普通家庭旅館的房間內,整潔的白床單、大花布茶幾、獨立衛生間,乾淨整潔。普通旅館明碼標價,價格每間360元左右,高檔民宿價格每間600元左右,景區高等級酒店的價格在每間1000元左右,周末和節假日價格會浮動10%?30%。

  『大炕上面擺酒桌,笨雞蘑菇大塊肉,大碗白酒對著喝』,生動體現了雪鄉的特色美食和東北人的熱情豪爽。《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記錄了『雪鄉八大燉』的做法,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都是美味。家庭旅館中,游客可以選擇40元的標准餐,也可以自己點特色東北菜。菜品價格適中,分量很大,一盤35元的餃子有28個。

  『雪鄉的雪好,回頭客多。』今年51歲的孫淑傑是雪鄉一家客棧的老板,她的手機裡存了很多客人的微信,每到雪季就會接到客人的電話或者信息。這時她就會到室外和客人視頻或拍攝一段視頻發給對方,讓游客『等雪大了再來』,在她看來,經營民宿接待游客講的就是誠信。

  統計數據顯示,近期雪鄉女性游客居多,佔60%以上;游客第一大市場來自黑龍江和吉林省,第二大市場來自廣東,其他游客大多來自浙江、江蘇、貴州、湖南等省。南方游客專門選擇溫度最低時來感受北方的冷,用對雪鄉的熱情,挑戰嚴冬極寒,體驗與南方不一樣的氣候和文化。

   2.從『苦寒之地』到『點雪成金』:小林場吃上『旅游飯』

  走進雪鄉的一處公廁,溫暖、整潔、乾淨,沒有一絲異味,一位50多歲的保潔員靜靜地站在水池邊,不時地抹去客人洗手後留下的水漬,偶爾還和客人攀談幾句。她今年剛到雪鄉做公廁保潔員,夫妻倆原來都在林場工作,由於要供養在外地上大學的孩子,壓力很大。從林場工人到公廁保潔員,她和丈夫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要顧及自己的面子和周圍人的看法。『但公廁的工作總得有人乾呀,兩個人換班,一天工作7小時,不太累,不用風吹雨淋,還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閑談中,記者聽得出她已慢慢接受和適應這份新工作,只是最後問到名字時,她臉上仍掠過一絲羞澀說:『就叫我白姐吧。』

  像白姐一樣,努力放下『身份』和『面子』,克服思想障礙,融入市場中,坦然接受在『公廁』工作的人還有很多。雪鄉的14個標准化公廁中還有27名來自林區的保潔員。像白姐一樣,從林業工人變成旅游服務人員,轉變觀念、學習新技能,吃上『旅游飯』的林區轉崗工人多達5500人。

  雪鄉不僅僅是旅游景點,更是林區轉型的示范。有人說,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電影《智取威虎山》讓不知名的雪鄉聲名鵲起,其實雪鄉並不是『一炮而紅』,而是靠著森林工人的轉型、一點點投入改造,積累了整整20年,經歷了觀念的碰撞、轉型的陣痛、產業的昇級,纔迎來今天的大發展。

  『雪鄉所在的雙峰林場,雪大、路遠、海拔高、山多地少,生產生活環境艱苦。』黑龍江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劉書賓講起了雪鄉的歷史:從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開始到2014年商業性木材全面停伐,原來靠『砍林』為生的林場斷了生路。要解決『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的難題,林場不得不加快向『看林』轉型,保護好生態,發展旅游產業。然而,冰天雪地不會自動變成金山銀山,需要精心培育。為此,雪鄉一直在探索創新,一直在改變,努力跟上時代、適應市場。

  過去,東北人有『貓冬』的習慣,現在冬天卻是雪鄉人最忙碌的季節。不少勤快的老林業工人『身兼數職』:白天在家庭旅館上班,晚上加入老年秧歌隊,再掙20元。旅游季結束後,春季植樹造林、上山采野菜,進行醃漬或速凍為冬季做准備;夏天摘水果、秋天采蘑菇,這些都在冬天賣出去,讓游客嘗到『森林的味道』。

  不僅中老年林業工人有了新的工作崗位,雪鄉還吸引了年輕人的回歸。21歲的任建鵬從哈爾濱學院畢業後回鄉,趕上景區上馬『智慧景區管理系統』,他正好『學有所用』。他告訴記者,這套系統在國內景區中為最先進的,游客在網上憑身份證預約購買115元的門票,到達景區山門後,只需三秒鍾就可以刷臉進入景區。

  林場原有的生產生活有了太多的改變,但改變中又深深打著林場的烙印,將雪鄉特有的森工文化和組織優勢傳承到新的市場機制中。比如,別的景區難以做到的統一配送和標准化服務,在雪鄉已經迎刃而解。通過成立統一的現代化洗消中心和配送中心,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有效保證了質量。

  在劉書賓的帶領下,記者走進洗消中心,只見5臺大型洗衣機轉動轟鳴,按牆上的流程,工人正對景區所有床單進行統一清洗消毒。按要求,民宿每間房2?3人,布草要一客一換;另一條清洗線,則對景區所有餐具進行清洗、消毒、打包,這樣來促進景區標准化建設,提高景區餐飲、住宿的衛生標准要求。走進配送中心,只見貨架上有糧油、食用菌、保健品、蜂產品、堅果、休閑食品、飲品、畜牧及水產九大類產品,商品齊全、平價銷售。

  雪鄉的管理還吸取了不少原來林區積累的好辦法。在利益矛盾最尖銳的攤位分配上,采用林場木材采購中的『暗標』機制後,一切井然有序、利益各方心服口服。為平抑景區內物價,大海林局建設的『雪鄉民俗旅館』起到『蓄水池』和『穩定器』的作用。11棟極具林區特色的雪鄉民俗旅館,可同時容納1500人入住,標准間580元;在大食堂餐廳,10米多長的原木成為前臺,能容納400人用餐。這樣的規模和服務標准,既是其他家庭旅館的標杆,又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旅游逐漸成為雪鄉的主導產業,雪鄉也從一個『苦寒之地』實現了『點雪成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林場發展為知名景區。黑龍江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宣傳部部長崔玉華介紹說,2011年到2017年,雪鄉共接待游客302萬人次,年均增長28%;旅游總產值25.47億元,年均增長49%。

   3.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成長遇到新煩惱

  今年雪鄉開始迎客,一個創新的舉動是規范價格,所有消費都明碼標價,可價格剛一公布,就有人誤把『最高限價』當成了『實際價格』,指責『明碼宰客』,讓雪鄉陷入輿論的旋渦中。記者來到雪鄉,只見廣場上大大的電子顯示屏,除了滾動播出當天的日出時間、溫度、游客注意事項外,還明碼實價地公布餐飲價格標准;在每個旅館酒店,從住宿到飲食以及每個單獨景區的門票價格和游樂項目價格,都張貼在醒目位置;每家店面的門口掛有『評價系統』二維碼牌,供游客進行監督評價;雪鄉還推出『先行賠付』,打消游客的顧慮;通過網絡也能明確知道雪鄉的消費價格,努力用透明去重建信任。

  雪鄉最大的看點是這個地方『獨一無二』的雪,最大的矛盾也在於這個地方不可改變的空間限制,只有138個家庭旅館,共13987個床位,一天來兩萬游客就達到了飽和極限,來5萬游客就是『過度經營』,大大超出景區的承載量,必然會出現各種不滿意和投訴。『為此,今年雪鄉開通了「智慧旅游系統」,精准了解信息。』黑龍江森工森林旅游集團董事長沈廣春明確表示,當游客達到1.2萬人後,系統就會提前預警、科學決策,不再銷售門票,防止『人滿為患』。

  迅速躥昇的知名度、蜂擁而至的游客,讓雪鄉人措手不及,沒來得及擴建空間和完善設施,公共服務和景區管理上的軟肋也開始顯現。就這樣,『黑導游』『不合理低價團』等旅游市場時常出現的亂象開始侵擾這片潔白的雪地,一些游客對服務質量不夠好、價格高昂的控訴,將雪鄉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雪鄉最初是林場,雪鄉的最大特點是旅游服務從業者大多是林業工人轉型而來,最大的難點也在於此。伐木工、營林工等林業工人變身成民宿的經營者,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沈廣春總結說,雪鄉旅游粗放有餘、精細不足,產品的多樣化和服務的精細化還達不到消費者的需求。

  從家庭旅館的名字就能看出南北差異,南方的民宿大多是詩意、精致的名字,而雪鄉的家庭旅館大多用了老板自己的名字:劉明文家庭旅館、梁富強家庭旅館、周大姐家庭旅館、杜運生家庭旅館等,簡單直接;就連美麗聖潔的雪山,也被叫作『大禿子山』,粗放詼諧。

  『深山中的雪鄉,建設維護成本較高,雪鄉景區的旅館需要交納比周圍林區貴一倍的暖氣費,每月幾千元,全年供暖費達4萬元。』沈廣春坦言,雪鄉景區是林場靠自己的積累一點點改善的,整個景區的配套和檔次與現代化景區還有一定差距,還要繼續優化和完善。

  『雪鄉的管理者和絕大多數老百姓是珍愛雪鄉的,正努力讓雪鄉成為一個更加規范的景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一步提昇自己,突破瓶頸。』龍江森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坤說:『游客千裡迢迢地來到雪鄉,為了一睹美景,人生地不熟,我們要加強服務,善待每一個來到雪鄉的游客,優化游客的體驗,讓他們的口碑成為雪鄉最好的證言。』近期,雪鄉列出18個問題清單,從攤位的設置到燈光的布置,從秧歌隊的服裝到篝火晚會的節目,從公廁裡的手紙到無障礙設施,從旅游大巴的停放到導游的講解詞都要一一整改,給游客更好的體驗、更美的記憶。

   4.從『景區』到『全域』:推動旅游延時擴容

  2008年冬天,六名臺灣大學生來雪鄉途中,錢包遺失了,到雪鄉後僅剩100元錢。得知這一情況後,雪鄉的一位客棧老板不僅為這些大學生免費提供了食宿,聯系了回哈爾濱的汽車,還拿出600元現金作為他們回程的路費。大學生們在冰天雪地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溫暖,在這樣一個小山溝裡遇到真誠厚道、淳朴熱情的林區人,十分感動。從那以後,這六名大學生一直與雪鄉人保持聯系,並推薦了很多臺灣的新游客。

  『冰雪游不僅僅是欣賞自然風光,還要品味當地的風土人情;旅游服務不僅僅要硬件設施好,還要軟件內容好,展示森林工人朴實豪放之美,豐富游客的精神文化體驗。』在李坤看來,前看是樹,後看是樹,左右還是樹,中間一條道,游客的復游率必然很低。生態旅游要有厚重的文化作積淀,冰雪游要善於發掘森工文化,引發游客的情感共鳴,纔能進一步贏得游客的信賴與口碑。

  在雪鄉景區內,一幢灰色的舊房子用塑料布包裹著防風保暖,似乎與其他裝修精致的家庭旅館相比有些『格格不入』,不做民宿、不開餐廳、也不做商店,還有森林工人自己居住著,用柴火取暖,保持著炊煙裊裊的『煙火氣』,保存著當年最初的樣子。李坤表示:『我們尊重森林工人自己的選擇,保留著這棟老房子,就是保留一段歷史文化、保留一個生活方式。』

  當年,森林工人們不畏嚴寒、戰天斗地,為國家發展建設貢獻木材。『現在,森工集團主動轉型,改革創新,20多萬人要一起進入市場。』李坤畫出『路線圖』:森工改革一方面是生態公益板塊,承擔起天然林保護的職責;另一方面是商業板塊,林區佔黑龍江生態旅游資源的76.4%,要主打生態游和冰雪游,亞布力和雪鄉就是冰雪產業的領頭雁,應為林區木材停伐後職工轉崗分流、擴大就業拓展新路。

  當前,河北張家口、吉林長白山、內蒙古阿爾山等地都在大力發展冰雪游,冰雪產業正壯大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冰天雪地正在成為金山銀山。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宋子千分析,冰雪旅游景區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如何延時擴容,延長旅游產業鏈條,為景區注入可持續發展能力。他建議,雪鄉旅游也應加強規劃,以雪鄉冰雪旅游開發為核心,與周邊其他景點形成聯動,還要發掘夏季康養,發展四季旅游,讓雪鄉旅游延時擴容。

  空間上,在雪鄉科學擴容昇級上下功夫,核心區域『做減法』、全域旅游『做加法』。打通雪鄉和亞布力景區,重點保護沿線生態資源,帶動冰雪畫廊、大雪谷景區、亞雪驛棧等景區發展,提昇雪鄉全域旅游新品質。

  時間上,要擴容創新。目前雪鄉的經營期僅有120天左右,其餘時間基本是歇業狀態,實際上雪鄉夏季的生態條件非常優越,可以重點發展避暑、康養、森林親子等主題旅游,緩解當前冬季單季經營的營收壓力;豐富周邊各景區『全季型』旅游項目,盤活旅游淡季閑置資產,通過以點帶線、從線到面,開創『大雪鄉』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旅游產品開發方面,通過雪鄉把游客吸引進來,其他林場為雪鄉進行旅游配套,拉動種植、養殖、林下經濟等產業發展,帶動黑木耳、猴頭菇、沙棘汁、藍莓汁等東北特色產品的銷售。以林區裡的紅松松脂木為例,這些木材原來被林區群眾當作『油疙瘩』和引火柴燒掉了,近年來被開發為工藝品,並取名為『北沈香』,再請工藝美術大師雕刻成手串和工藝品,實現了變廢為寶,身價倍增。

  雪鄉旅游收入正從過去單純的門票收入發展為如今的『吃、住、行、游、購、娛』綜合性經營,未來將向『商、養、學、閑、情、奇』全方位經營轉變。李坤堅信,只要珍愛雪鄉的品牌、全力培育雪鄉的產業,就一定能實現雪鄉旅游業『興一業帶全局、興一業旺百業』的轉型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