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日訊 三維可視化模擬交底、電子施工日志系統運用、圖紙建模……日前,記者從中鐵四局獲悉,自進場施工以來,施工單位利用BIM技術進行精細化施工,在提高工效的基礎上節約成本,助力牡佳客專跨鶴大公路特大橋樁基工程完成。截至目前,跨鶴大公路特大橋樁基施工已經完成,承臺完成27個,完成87%,墩身完成25個,完成81%,整體工程全面進入上部結構施工。
據了解,牡佳客專一標段線路全長39.64公裡,主要包含特大橋12座、大橋5座、中橋2座、涵洞30座、隧道2座、車站2處等施工任務,總工期1522天,合同造價18.36億元。其中,跨鶴大高速公路特大橋工程位於樺林鎮黑瞎溝,全長1033.72米,31個橋墩。該工程連續梁與既有鶴大高速公路斜交,主墩位於鶴大高速公路兩側路堤坡腳,施工難度較大、安全風險較高。
『我們拿著三維視圖和剖面視圖給工人看,工人們理解快,而且准確。』現場技術員林柯說,在牡佳鐵路跨鶴大公路特大橋連續梁施工中,施工單位根據圖紙建模,通過在電腦上進行3D模擬,發現由於鋼筋與波紋管的空間佔位,存在多個碰撞點等問題。對此,做到及時處理,避免損失。同時,施工單位還以設計交付的模型實體為參照,通過建立鋼筋BIM模型,克服較連續梁橋墩施工困難,准確梳理綁紮順序、准確下料,保障工程質量。
針對地形復雜的實際,在路基邊坡防護施工中,該分部采用BIM技術提前模擬施工,准確計算了澆築拱形骨架所用的混凝土石方量,科學排布模板,節約施工成本。利用BIM技術可視化的特點,在設計鋼筋模型的基礎上,布置工藝措施模型,並通過模擬動畫進行工藝措施交底,將施工工藝的技術標准、操作要點、作業時長、工藝流程等制作成3D作業指導書,助力整體工程按期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