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8日訊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今冬大慶市的藍天更多,霧霾天氣遠離百湖,如此喜人的成果離不開全市禁燒秸稈工作。『見煙就查,見火就滅。』去年,大慶市對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實施全天候不間斷督察,截至目前全市未發現火點。
『到目前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67.7%,隨著秸稈壓塊以及春季秸稈粉碎還田等工作的推進,預計秸稈綜合利用率將超越70%。』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2018年全市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638萬噸,目前已收儲、利用432.2萬噸。秸稈『五化』利用有效解決露天焚燒,天更藍了,空氣也更好了。市環保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4日,大慶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34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3%,與2017年同期相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了21天,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了5.9%。
保護藍天,全市嚴禁秸稈焚燒。去年,大慶市提早下發了《大慶市2018年秋冬季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督查工作實施方案》。去年入秋後,大慶市嚴格督導各縣區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組織部署和制度措施落實情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組織開展火點巡查。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各縣區成立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區)、鄉(鎮、街道)、村屯(社區)三級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工作網格並層層簽訂責任書,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各縣區成立巡查隊伍進行全天候不間斷巡查,重點區域設置禁止秸稈露天焚燒觀測點、瞭望哨,各行政村巡查隊24小時不間斷監控。
現場督察期間,全市采取『明察與暗訪相結合、日查與夜查相結合、巡查與點穴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全市共成立5個督察組,按照包片負責原則,督察小組直插田間地頭,緊盯『第一把火』。同時,大慶市還成立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聯席會議,並根據省、市級督察情況和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提供的秸稈露天焚燒火點遙感監測數據,實時監控各縣區情況。現場督察階段將持續到今年5月15日。
秸稈禁燒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內容,是還大慶藍天白雲和清新空氣、造福全市人民的重大舉措。秸稈禁燒,『禁』不僅是手段,也是方法,更是路徑,大慶市以『禁』形成促進秸杆『五化』以及促進多形式、多元化綜合利用的倒逼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問題。2018年初大慶市制定下發了《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2018-2020年)》,成立了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持續推進肇州縣、肇源縣秸稈處理三年行動計劃試點縣和林甸縣、杜爾伯特縣全省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項目建設,市農委又專門組建了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課題小組,組織深入研究推動秸稈全產業鏈發展的有效路徑。截至去年年底,大慶市秸稈綜合利用已爭取到位省級財政試點補貼資金13300萬元,市、縣兩級財政支持資金3500萬元,支持鼓勵以『五化』利用為重點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秸稈綜合利用過程中,大慶市狠抓秸稈還田、秸稈青黃貯、秸稈壓塊、秸稈原料化和秸稈基料化五項工作。去年全市新購置還田機具1351臺套,全市總數發展到7078臺套,還田作用能力達到278萬畝、300萬噸。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完成秸稈還田79.3萬畝、82.5萬噸,腐熟漚肥消化秸稈15.1萬噸。全市去年已實施秸稈青、黃貯等飼料化利用126.1萬噸,其中青貯66.2萬噸,黃貯44.3萬噸,畜禽墊料以及直接飼喂利用秸稈15.6萬噸。
52個壓塊站現已全部啟動建設,新增秸稈消化能力28.7萬噸,目前已利用秸稈0.9萬噸。全市計劃配套推廣生物質節能爐具5980臺,改造鄉鎮政府、衛生院、學校、部分園區企業鍋爐為生物質鍋爐38臺。同時,杜爾伯特國立源造紙、肇州天木金年秸稈制炭、肇源金土地秸稈制炭、肇源利民生物秸稈造肥以及肇源婁家寨『草成金』發酵飼料等5個秸稈原料化項目全部啟動建設,年可消化秸稈7.5萬噸,當前已利用秸稈2.4萬噸。發展以秸稈為基料的雙孢菇、杏鮑菇等食用菌和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生產,培育壯大了大同區金晟薔、恆瑞食用菌合作社以及林甸縣碧野等企業,提昇了全市秸稈基料化處理能力,年可消耗秸稈7.6萬噸,目前已利用秸稈3.7萬噸。此外,大慶市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秸稈打包、收儲,當前已打包、收儲67.5萬噸。同時,全市農戶冬季燒柴取暖還利用消耗秸稈134萬噸。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表示,下一步,大慶市繼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研究,並將建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項目庫,拓寬秸稈『五化』利用出口,確保今年『五一』前秸稈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