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4日,黑龍江高院黨組書記、院長石時態在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法院工作報告
2018年,在省委堅強領導、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和省政府、省政協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省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各項重要部署和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緊緊圍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主要任務,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省法院受案69.4萬件,結案64.8萬件,結案標的額1236.9億元,同比分別上昇10.3%、10.0%、22.6%,法官人均結案129.8件,同比上昇6.6%。其中,省法院受案11442件,結案11002件,同比分別上昇21.1%、22.4%,法官人均結案同比上昇14.5%。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
全省法院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深入推進平安黑龍江建設,審結一審刑事案件2.8萬件,判處罪犯3.3萬人,同比分別上昇7.7%、9.0%。
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審結危害國家安全等案件88件148人,審結危害生產安全及關聯職務犯罪案件50件80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1773件1875人、涉槍爆犯罪案件125件187人。依法從嚴判處危險駕駛犯罪7785人,判處人數比上年增加58%,監禁刑適用率從65.3%提高到81.7%。

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將掃黑除惡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使命責任,采取涉黑涉惡案件『三級院長』負責、院庭長主辦、相對集中管轄、集中宣判等超常舉措,審結涉黑涉惡犯罪案件137件773人,其中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8件109人,依法對郭立新等黑社會性質組織首要分子判處死刑。5次集中宣判124件687人。
嚴厲打擊侵犯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犯罪。審結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強奸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3500件4438人,審結搶奪、盜竊、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案件4583件6245人,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123件194人。開展『禁毒2018』專項行動,審結涉毒犯罪案件822件1329人。依法嚴懲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藥等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101件154人。
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依法審理貪污賄賂、瀆職等犯罪案件873件1363人,其中楊國亭等原廳局級乾部41人,趙長滿等原縣處級乾部84人。認真貫徹執行監察法,制定支持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辦法,促進司法審判與國家監察有機銜接。
切實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規范刑罰執行變更,辦結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12719件。堅決落實防范和糾正冤錯案件要求,堅持疑罪從無原則,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全省法院一、二審宣判23人無罪,通過再審宣告13人無罪,其中在省法院一次集中公開宣告9人無罪,並啟動追責程序。
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主動參加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打擊整治槍爆違法犯罪、打擊侵權假冒、『掃黃打非』等行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訴訟外化解糾紛1.9萬件,同比增長20.9%。認真落實省委『法治建設年』各項任務,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省三級法院舉辦公眾開放日5247次,12.4萬名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法院、監督司法。
貫徹新發展理念
服務保障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全省法院緊緊圍繞省委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建設『六個強省』等重大部署,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努力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32.5萬件,結案標的額836.9億元,同比分別上昇4.0%、26.2%。審結企業破產、強制清算案件80件,依法審理、執行涉龍煤集團、慶豐集團、佳電股份等系列案件,指導伊春中級法院穩妥審理西林鋼鐵破產重整案件,依法裁定批准重整計劃,促成西鋼等40家公司重整成功、起死回生。審結知識產權案件992件,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審結涉外商事案件39件,辦理國際、區際司法協助案件175件,助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在全國率先完成涉軍停償案件審判執行任務。
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審結借款、股票、證券、票據、保險等案件10.9萬件,結案標的額175.3億元,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審結房地產案件13951件。審結農村土地承包、林業承包、漁業承包等涉農案件9537件,嚴厲打擊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扶貧款等犯罪。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審結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1075件、民事案件3516件、行政案件233件。大慶中級法院審結我省首例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提起的大氣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被告自願投入1.4億元對生產設備改造昇級並植造200畝林木進行替代性修復。
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出臺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等規定,開展涉民營企業案件專項評查、專項執行和『走企業、提建議、促發展』等活動,積極與省工商聯建立聯動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益,依法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央視《新聞聯播》以『黑龍江高院出實招動真格支持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為題進行了報道。
決戰『基本解決執行難
努力打通公平正義最後一公裡
2018年是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最後一年。在省委堅強領導和各地各部門大力支持下,全省法院以敢打必勝的信心決心,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執結各類案件21萬件,執結到位400億元,綜合結案率91.0%。實際執行到位率列全國第3名,高出全國9.2個百分點;實際執結率列全國第4名,高出全國14.8個百分點。

緊緊依靠省委堅強領導。多次向省委匯報『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省委將『基本解決執行難』納入『法治建設年』活動。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執行工作報告。省委政法委出臺堅決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等工作意見,掛牌督辦339件重大案件。各市(地)黨委均集體聽取執行工作情況報告,各級人大、政府全力支持,采取一系列加強執行工作的措施,解決一批制約執行工作發展的問題,為破解執行難提供了堅強領導和有力保障。
大膽創新執行制度機制。建立全省三級法院統一執行指揮系統,開發執行遠程移動辦公系統和執行APP,執行案管系統增加關鍵節點超期自動鎖定、自動限制等功能,建立實時指揮、定期通報、專項通報、單獨考評相結合,網絡管理與傳統管理並行的規范化管理體系。探索全省法院警務化、集約化、團隊化改革。
持續強化攻堅決戰力度。開展『雷霆行動』,開展涉民生、涉金融、涉特殊主體案件等專項執行活動,堅持領導帶頭辦案、包片推進,與公安、檢察機關聯合出臺打擊拒執犯罪規定,與31個部門聯合采取懲戒措施,並在全省范圍內為失信被執行人開通失信電話彩鈴。累計司法拘留15836人,罰款2104人,判處拒執罪188人,限制購買機票164.2萬人次、動車和高鐵票11.3萬人次,限制市場准入和任職資格8533人次,限制出境1466人次,迫使8.8萬人自動履行義務。
營造強大的輿論聲勢。各級媒體采取特別直播、跟蹤報道等方式大力宣傳執行,刊播失信『老賴』名單,對重大執行案件全程報道,省廣播電視臺的執行特別直播,在線收看1000餘萬人次。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東北網等全媒體同步直播執行,累計點擊2744萬人次。省法院官方微博執行版塊閱讀量1950餘萬次。全省法院累計曝光『老賴』32.5萬人次,把『老賴』圍堵在線上線下,發布在微博微信,晾曬在廣場庭院。七臺河中級法院執行微電影《最後一公裡》,獲第六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好作品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全省法院積極適應新時代社會矛盾新變化和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不斷推出為民便民新舉措,努力讓司法公正看得見、可感受。

強力推進『人民滿意』創建活動。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准。在全省法院廣泛開展『創建人民滿意好法院、爭當人民滿意好乾警』活動。把改進作風、整改問題、為當事人提供優質服務作為創建重要內容,推動試點法院開展跨域立案,讓當事人不受地域限制,享受便捷訴訟服務。建成訴訟服務網和『互聯網+』電子訴訟平臺,開發訴訟服務APP,完成網上立案1905件、電子送達1233次、證據交換16287份、繳費48.2萬次,12368熱線接聽來電21.1萬次。落實『四零』服務承諾,開展訴訟服務標准化建設,改造昇級訴訟服務大廳76個。
強力推進民生權益保障。開闢綠色通道,組建專門團隊,開展專項審判、執行活動,審結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涉民生案件3.4萬件,專項執結涉農民工工資等民生案件1940件,執結到位6351.7萬元。落實司法救助資金4719.7萬元。省人大提議、省政府支持,在全國率先建立道路交通執行專項救助資金,救助群眾426人2780萬元。
強力推進行政爭議實質解決。審結行政訴訟案件7150件,審查和執結行政非訴案件3989件,同比分別上昇8.6%、24.4%。行政機關負責人一審出庭應訴率100%,二審99.9%,老百姓『告官又見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又出聲』。強化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發送司法建議150份,連續10年向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報送行政審判『白皮書』,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全省法院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司法改革決策部署,銳意創新,勇於擔當,全力破解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體制機制性障礙。
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落實。在全國率先啟動法官懲戒試點,提請省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召開首次法官懲戒聽證會。員額制改革以來,退出法官員額537人,啟動第二批遴選增補法官888人,形成了有進有出的法官動態管理機制。推進院庭長辦案常態化,三級法院院庭長辦案37.1萬件,佔結案總數57.2%。采取『重點評查』『交叉評查』等方式,評查長期信訪、重審改判、非監禁刑適用、涉營商環境等各類重點案件5.8萬件,推進『誰審理誰裁判、誰裁判誰負責』要求有效落實。
深入推進司法權運行監管。在全國率先研發建立法官監督平臺,引入壓力傳導和良性競爭機制,將全省5386名法官辦案績效、信訪投訴、紀律作風等情況自動收集、實時分析、動態排名、全省公示,辦案存在問題的法官自動進入『警示名單』,並與法官評先、晉昇等掛鉤,倒逼法官規范司法行為,改進司法作風,提昇辦案質效。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召開庭前會議1131次,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出庭990次,委托或指定辯護人19807人次,當庭宣判14295件,『輕刑快審』20588件。修訂院庭長權責清單,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管不缺位。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分設刑事專委會和民行專委會,制定工作規則,建立類案及關聯案件強制檢索制度,統一裁判尺度,確保司法權依法行使。

深入推進農墾林區法院機構改革。將農墾、林區系統31個基層法院整合為12個省法院直屬基層法院,撤銷伊春、大興安嶺林區7個基層法院和農墾、林區系統46個派出法庭。新設的法院、法庭已全面開展工作。整合後富餘的編制、人員全省統一調配,充實到『案多人少』的法院。
深入推進司法公開。把司法公開作為接受人民監督、倒逼司法公正的重要抓手,做到依法能公開的全領域、全方位、全流程向社會公開。累計在互聯網公開裁判文書149.5萬份、審判流程信息173.7萬條、執行信息60.2萬條、庭審直播錄播5.8萬件,黑龍江法院網點擊量5.4億次,省法院官方微博粉絲209萬,微信關注用戶12萬。推行院長開庭直播,三級法院院長、副院長庭審直播2935件。
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全省法院信息化3.0版不斷完善,智慧法院建設全面啟動,法院專網、移動專網貫通全省所有法院和派出法庭,司法辦案、法院管理等核心業務實現網上辦理全覆蓋。『法信—法律應用平臺』全面建成使用。『庭審語音識別系統』『合議語音識別系統』投入應用。『智能辦案輔助系統』存儲法律法規、案例資源超過160萬份,為法官提供類案檢索服務16.1萬次,輔助生成法律文書5.9萬份,有力促進辦案質效提昇。建成大數據管理中心,匯聚審判流程、執行節點、行政辦公等信息1000餘萬條,實時反映審判態勢、法官辦案績效等,為司法改革和司法決策提供參考。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之年,也是我省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重塑環境重振雄風的發力之年。全省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強化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強化案件質效意識、服務保障意識和爭先創優意識,大力加強法院黨的政治建設、司法能力建設、紀律作風建設,大力推動改革創新和智慧法院建設,著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法院隊伍,著力提昇人民群眾滿意度,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堅強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