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訊 與其他行業相比,環衛清掃工作勞動強度偏大,遇到秋季落葉和冬天下雪,環衛工人經常加班加點,遇到惡劣天氣也要堅持上崗。而另一方面,收入和社會地位相對較低,工作環境危險,很少有年輕人會選擇這一行業,年老體弱者恰恰彌補了這個崗位的空缺。

6500餘名一線環衛工人平均年齡58歲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環衛辦統計數據顯示,我市市區目前共有6500餘名一線環衛工人,平均年齡為58歲,其中70%都是45歲以上。
四縣中,林甸縣有287名環衛工人,平均年齡最小,為50歲,其他三個縣的平均年齡均為55歲。
某物業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使用高齡環衛工是迫不得已。『《勞動法》有要求,不允許僱傭60歲以上的,可我們實在是招不到人啊,年輕人嫌收入低,待遇差,根本不會來應聘。』
目前,我市環衛工人的用工形式有三種,一種是簽訂勞動合同,人員工資為1590至1900元/月;第二種是簽訂勞務協議,人員工資為1590元/月;還有一種是臨時人員,工資浮動較大,為1500至2250元/月。
該負責人說,青壯年嫌工資少,不願意乾,馬路又需要人打掃,只能招用中老年人上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環衛工人的流動性很大,工作一段時間就離開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受不了,有的人是因為子女不願意父母受累。
受教育程度低,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佔比近60%
環衛工人大多來自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低。2018年8月,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環衛辦做過一次調查,6003名環衛工人中,小學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數為3538人,佔比58.9%。中學文化1728人,高中文化602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僅有135人。大多數人識字很少,甚至不識字。
環衛辦主任徐軍給記者講了一件事兒:環衛工人每年有1800元的清冰雪補貼,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會對補貼情況進行抽查。『我們給一線環衛工人發短信,詢問是否已經收到了清冰雪補貼,並要求收到了,回復1,沒收到,回復2。很多人沒有反饋,不是因為沒收到補貼,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看短信,有的即使認識一點字,看明白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信息。』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學歷年輕人的作業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高科技清掃車有人能駕駛了,甚至還能帶動環衛行業向更智能的方向發展。』徐軍說:『環衛工人也是城市的一道風景,年輕人和中老年人表現出的精神風貌肯定大不一樣。』
身體條件偏差,風濕、高血壓、腰椎不好幾成通病
環衛工人行業普遍的高齡決定了他們的身體狀況水平,這一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身體健康偏差。
大部分老人成為環衛工是因為家庭貧困、經濟困難。有的人靠每月微薄的工資,不但要養活自己,還要資助子女的生活。因此,一旦他們的身體出現健康問題,很難得到及時救治。
今年57歲的杜鳳芝負責東風新村緯二路的保潔,她和老伴兒都是一線環衛工人。杜鳳芝患腦瘤7年,但由於經濟條件不好,始終沒有根治。記者也隨機采訪了幾位環衛工人,發現風濕、類風濕較普遍,還有一部分人腰椎不好,且患有高血壓。
目前,我市環衛工人很少按時體檢,少有的單項體檢要靠愛心企業義診。徐軍說:『每次檢查的都是單獨部位,比如耳朵、眼睛、口腔等,而且,每次最多檢查一二百人,全市6000多人,無法實現全覆蓋。』
另一方面,由於環衛工人年齡偏大,超出了繳納養老保險的年齡,意味著他們離職後,沒有退休金。有一半人單位給繳納了意外險,大多數人都沒有城鎮醫保。
待遇再高些就更好了
龍鳳區衛生管理站二中隊隊長劉列武從事環衛工作已經7年了,最開始工資每個月幾百塊錢,現在已經提到了1920元,每年冬季清冰雪,還會額外給1800元的補助。
上路作業危險性大,單位還給劉列武免費上了意外傷害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此外,衣服、手套、毛巾、肥皂等勞保,都是准時發放。
以前的衣服,質量不好,穿不了多長時間就壞了。現在,劉列武的工作服一年四季有三套,樣式也多,不停地換。反光條、交通錐、多功能執勤肩燈等安全措施做得足。
每年的環衛工人節,市政府、企業還會給環衛工人送各種禮物,靴子、帽子、護膝、棉服、床品,有一次還專門給他們配了防蚊服。
盡管現在的工資水平仍不高,但和之前相比,待遇大大提昇。劉列武的家庭狀況有了很大改觀,他乾活兒更有勁兒,也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不過,他還是希望收入和待遇能再提高些,保障力度再大些。